">
電子報
電子報

寄語大學生——方華燦教授談讀書(二)


  讀書要有恒。恒是永久、持久的意思,因此,恒心是一種長久不變的意志,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可以說,有恒是把書讀好的基礎。
 ?。ㄒ唬┳x書是意志的鍛煉過程有恒是人的一種高貴品質,正如俗語常說:“貴在堅持”。但是,這種高貴品質不是人類先天就具有的,而是通過后天的磨煉培養(yǎng)出來的。
  著名學者季羨林教授精通國學,通曉英文、德文、阿拉伯文、印度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在社會科學領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而他在讀書有恒的高貴品質上,更是后輩的楷模。季老曾經(jīng)從1993年至1994年用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除了星期六休息外,每天來回跋涉五六里路跑一趟北大圖書館,風雨無阻,寒暑不輟。他說:“我面對汪洋浩瀚的《四庫全書》和插架盈樓的書山書海,枯坐在那里,夏天要忍受書庫三十五六攝氏度的酷暑,揮汗如雨,耐心地看下去。有時候偶爾碰到一條有用的資料,便欣喜如獲至寶。但有時候也枯坐半個上午,把白內障尚不嚴重的雙眼累得個‘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卻找不到一條有用的材料,嗒然拖著疲憊的雙腿返回家中。經(jīng)過了兩年的苦練,我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能目下不是十行、二十行,而是目下一頁,而遺漏率卻小到幾乎沒有的程度。”那時,季老已年過八旬,但仍這樣地勤奮,這樣持之以恒地讀書鉆研,的確令人十分敬佩。從這里不難看出,高貴有恒的意志是怎樣通過讀書的過程磨煉出來的;而反過來,這種持之以恒的毅力,又是怎樣造就讀書的成就的。
  (二)讀書是習慣的形成過程什么叫習慣?習慣是長期逐漸養(yǎng)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稘h書·賈誼傳》中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边@就是說,習慣了以后就變成很自然的事了,即“習慣成自然”。
  季羨林教授多年養(yǎng)成了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他的弟子,山東大學教授蔡德貴說:“季先生他每天早晨,不,應該說是凌晨,時針指向4點的時候,起床,簡單地洗一把臉,就坐到了自己的第一書桌前,開始了他一天工作的第一個時段。他的書房里堆滿了各種中文書刊、夾書的紙條、各種廢舊信封,他早飯以前在這張書桌上完成他的第一篇‘作業(yè)’;早飯之后進入第二時段的工作,在第二張書桌上完成另一份‘作業(yè)’;而晚飯后,他習慣在第三張書桌上工作?!睆倪@段描述中不難看出,讀書有恒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正是在讀書過程中鍛煉出的恒心,形成的良好習慣,才構成了讀書人把書讀好的基礎。
  (三)讀書是才能的累積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必須靠日積月累。
  這里舉一個大慶油田技術人員的例子,這個人名叫徐思。他剛到油田參加工作時,只是中專畢業(yè)的學歷,從事科研工作比較吃力。于是他發(fā)憤讀書,幾乎把八小時上班以外的全部業(yè)余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為了彌補自己基礎理論知識薄弱的不足,他歷時數(shù)年,自學了三十多門基礎理論及技術基礎課的教材,打下了扎實的根基。后來,他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其中還有一項被推薦參加了聯(lián)合國青年聯(lián)合會在保加利亞舉辦的青年發(fā)明家展覽會。由此可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勤奮讀書,并持之以恒,無論原來的水平如何,都會累積自己的才能,并“開花結果”,取得卓越的成就。
  我原來在中學、大學學的都是英語,但是,后來我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之后,又掌握了俄語與日語,這完全是靠業(yè)余時間的自學日積月累學會的。一直到退休之前,我每天早晨早飯之前都要用十五分鐘的時間朗讀外語,英文、俄文、日文這三種文字的書,每本大約念上五分鐘。這種長年養(yǎng)成的習慣,使我在已逾古稀之時,仍能進行英語、俄語、日語的對話。我常說,外語就是靠用,即使在國外生活多年外語很流利的人,如果他回國后多年不用,也會生疏。反之,若能養(yǎng)成習慣,持之以恒,只是每天念它幾分鐘,也會經(jīng)久不忘。由此可見,日積月累地學習,再加上持之以恒地不斷溫習反復應用,就會經(jīng)久不忘,這就是通過讀書累積才能的過程與讀書有恒的關系。
  讀書是意志的鍛煉過程,讀書是習慣的形成過程,讀書是才能的累積過程,這里所說的,都是讀書的過程與有恒之間的辯證關系。即:通過讀書過程中意志的鍛煉、習慣的形成和才能的累積,來培養(yǎng)起有恒的優(yōu)秀品質,然后,這種持之以恒的毅力又會推動把書讀好。這就是所謂的“物質變精神與精神變物質”的哲理。(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