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悠遠 余音繞梁記第二屆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實驗班音樂教程
學生記者 于婭菲
琴、棋、書、畫這“四藝”,歷來被文人雅士推為修身養(yǎng)性的必修課,即“人生四韻”,而“琴”,即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音樂,則被冠為“四藝之首”。在第二屆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實驗班的音樂課程上,音樂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祁慧民老師從音樂入門、民族器樂、古琴欣賞、曲藝和戲曲音樂四個方面多層次介紹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如今,在回味悠遠琴音的同時,我們仍能體味那繞梁的余音。
在課堂上,為能使我們用音樂語言聆聽和鑒賞音樂,祁老師將課程“琴”的范圍擴大到古今中外,首先讓我們領略了多種樂器不同的音色,大提琴像是一位紳士,深沉、內斂;小提琴像一位華麗的公主,敏銳,又充滿華彩……課堂上,為說明不同樂器之音色對音樂作品表現(xiàn)的影響,同學們在祁老師的帶領下聆聽了不同樂器演奏的《天鵝》,從音色和樂器的性能上體會到圣桑以大提琴作為表現(xiàn)天鵝亭亭玉立、忠貞不渝形象的絕妙選擇;從《梁祝》選擇小提琴和大提琴作為表現(xiàn)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對答中,品味出了那種感人至深的互訴衷腸。
“你們相信音樂可以講故事嗎?”有一次在課堂上,祁老師這樣問道?!澳馨?,現(xiàn)在的歌曲歌詞中講的不都是愛情故事嗎!”有同學這樣答。臺下一片大笑。祁老師笑了,接著她讓同學們細心聆聽鮑羅丁極具畫面性的作品《在中亞細亞的草原上》。祁老師靜靜地解說:“黃沙滾滾的中亞細亞草原上,傳來了俄羅斯歌曲的奇妙旋律……”在一種悠遠中,同學們仿佛看到了在軍隊的護送下商隊緩緩穿過草原,在駱駝沉穩(wěn)的腳步聲中由遠及近而后又慢慢遠去……音樂結束了,無論之前有多少猜測與懷疑,此刻都深刻了解到“音樂的確是可以講故事的”。大家意猶未盡地堅持要再聽別的樂曲,教室頓時安靜得很。從《春江花月夜》中,學生們體味到月上東山、晚唱漁歌、歸舟遠去的寧靜悠然;從《高山流水》里,感受巍巍高山、洋洋流水以及子期伯牙的知己交流。
音樂,真如故事。音樂,從未這樣被我們真切地感觸。
為貫徹本課程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主題,祁老師還從音樂學院請來優(yōu)秀學生,現(xiàn)場演奏古箏、古琴、琵琶、嗩吶等樂器,并講解樂器的分類、基本構造、音樂基本理論以及我們從未見過的中國人獨有的不同譜式,使眾多原本對樂器演奏不感興趣的同學也頓時來了精神。古琴細膩含蓄,古箏則響亮明快,琵琶清脆嘹亮,嗩吶則高亢激情……中國傳統(tǒng)音樂講解的高潮,應屬曲藝和戲曲音樂。在曲藝和戲曲的殿堂上,祁老師帶大家欣賞了追求婉轉典雅之美的昆曲,聆聽了趣味盎然的西河大鼓《玲瓏塔》和感人至深的北京琴書《鞭打蘆花》等。
在祁老師的課堂上注重更多的不是對現(xiàn)當代音樂的評價,其關注焦點在如何探尋中國傳統(tǒng)音樂之美,如何啟發(fā)同學們的智慧并陶冶人的情操?!拔覀冮_設音樂課程的目的,主要是激發(fā)學生了解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逼罾蠋熯@樣說道?!皻v史像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很可能還有余溫,我們的任務不是翻扒已經(jīng)冷靜的灰燼,而是去觸摸那余溫……”
為更好地品味古琴作為“國樂”和聯(lián)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的獨特魅力,體現(xiàn)古琴在中國古代音樂中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基地的老師們經(jīng)過半年時間終于邀請到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青島市古琴協(xié)會名譽會長、華夏琴人聯(lián)誼會召集人姜抗生先生為我校學子開辦古琴公益講座,《詩境琴韻·古琴進校園》公益講座就這樣在圖書館學術報告廳開講。整場講座穿插著渾厚深沉、余音悠遠的古琴演奏。“太過癮、太好聽了!”一位同學這樣表達自己的激動之情。講座過程中,有的同學還時不時地學著姜先生的樣子用手指或抹,或挑,或勾,沉醉其中,興奮之感溢于言表。講座后散發(fā)的宣傳古琴的小冊子,也被同學們一搶而空。
“琴”帶給實驗班同學的,絕非聆聽幾首簡單的曲子,更多的是繞梁余音的吸引和震撼。帶著這種震撼,他們將會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殿堂中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