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精準扶貧下真功
“以前這里是個大水坑,村里的垃圾都扔到這里,臟得很,現(xiàn)在好了,大坑被填上,還建起了文化廣場?!碧崞鸫謇锏淖兓涑强h武城鎮(zhèn)東肖河村的村民們高興得合不攏嘴,都豎起了大拇指,“這多虧俺村來了位真心干實事的‘第一書記’!”村民們稱贊的這位第一書記就是我校派駐該村的丁英峰同志。
2015年2月,我校選派丁英峰、王冠、劉晨三位同志分別到德州市武城縣武城鎮(zhèn)東肖河村、野莊村、丁王莊村擔任“第一書記”。兩年來,他們扎根基層,幫助所駐村莊理清發(fā)展思路,制定脫貧攻堅發(fā)展規(guī)劃,積極與結對幫扶單位對接,因地制宜開展精準扶貧,贏得了村干部、群眾的稱贊。如今幫包村煥然一新:平坦寬闊的水泥道路、郁郁蔥蔥的村莊綠化,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豐富多彩的群眾活動、笑靨如花的幸福村民……建強支部 聚力發(fā)展三名“第一書記”以“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分別從“抓學習”“抓制度建設”“抓班子、帶隊伍”“建活動場所”四方面著手抓黨建工作,通過懸掛“共產黨員戶”門牌、簽訂責任書等形式,切實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進一步激發(fā)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的精神動力,凝心聚力、共謀發(fā)展。為擴大村民知情權和參與權,按照“四議兩公開”的要求,他們把村級發(fā)展規(guī)劃、生產發(fā)展項目、基礎設施建設、村集體財務收支、低保確定、推薦村級后備干部等納入村民代表大會的議事內容,從而使得村務民主議事決策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三名“第一書記”在任職期間,堅持高標桿定位、高標準落實,發(fā)揮了表率作用,成為脫貧致富的主心骨。
夯實基礎 改善條件為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生活條件,做好脫貧致富的基礎性工作,三名“第一書記”以實施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工程為抓手,先后籌措600余萬元資金,加強生產道路和村內主干道的建設和管護,鋪設水泥路及硬化道路14千米,栽植道路綠化樹木2000余棵,架設10千米低壓電纜,安裝路燈100余盞,完成20000余平方米文化墻建設;為保障農田灌溉和解決疏洪問題,清挖泄洪灌溉溝渠近20千米,新建并修復灌溉機井11眼、揚水站2座、生產橋17座;完善村“兩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室和圖書室等活動場所各項條件,新建文化健身廣場1處、幼兒園2所。
多點發(fā)力 精準幫扶三名“第一書記”按照輸血造血并重的原則,采取請進來教、走出去學的方法,認真規(guī)劃扶貧項目并組織實施。一是大力推進牛羊養(yǎng)殖項目,利用精準扶貧和自籌資金,先后投資179萬元購置高質量小尾寒羊和杜泊羊654只,西門塔爾牛84頭,項目實現(xiàn)貧困戶全覆蓋,每年每戶增收6000元;二是繼續(xù)實施光伏發(fā)電項目,投資120余萬元升級改造發(fā)電設施,實現(xiàn)并網發(fā)電,確保在利用太陽能發(fā)電實現(xiàn)“自給自足”的同時,也為村集體每年增收10萬余元;三是大力發(fā)展集體經濟經營項目,通過加強農村集市管理、擴展村泵站灌溉面積和輻射村落、實施光伏項目管理以及幼兒園承包等項目,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近20萬元;四是全力推進農村互助養(yǎng)老項目,積極與當?shù)孛裾块T溝通,申請資金18萬元新建3座老人幸福院;五是關注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為留守兒童建立德州市“一對一”幫扶計劃,通過愛心企業(yè)為貧困兒童申請補助金每人5000元。通過規(guī)劃并組織實施扶貧項目,多點發(fā)力,實現(xiàn)脫貧幫扶工作變短期措施為常態(tài)長效。
文化引領 精神扶貧三名“第一書記”開展了“百善孝為先”文明家庭評選活動,著力營造和諧文明的新農村文化氛圍;積極與學校等相關單位聯(lián)系,開展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并舉辦廣場舞培訓、小型文藝演出,開展優(yōu)秀影視劇作展播,切實豐富了村民文化生活;組織開展《我的大學夢·關愛貧困學生》活動,帶領貧困戶學生到高校參觀,邀請了大學生“自強之星”為貧困學生做了勵志演講,激發(fā)了貧困學生學習動力,培養(yǎng)了孩子們克服困難、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通過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在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同時,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
在學校黨委和全校各部門大力支持下,丁英峰、王冠、劉晨三名同志緊緊圍繞“抓黨建促脫貧”的工作核心,按照省委組織部的工作要求,聚精會神謀發(fā)展、全心全意惠民生;他們甘于吃苦、樂于奉獻、敢打硬拼、求真務實,為當?shù)厝婷撠氉龀隽送怀鲐暙I,為學校贏得了榮譽。為此,武城縣委、縣政府決定給予三名“第一書記”記三等功。通過兩年“第一書記”基層工作經歷,三名同志錘煉了黨性、磨礪了意志、積累了經驗、增長了才干,為返校后更加扎實地開展工作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