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邀請專家為學生講解網絡安全知識, 引起了學生強烈興趣, 同學們紛紛提問。
在互聯網迅猛發(fā)展的當下,人們沉醉于網絡的高效便捷,卻在逐漸喪失個人隱私。對此,國內網絡安全大型專題片 《第五空間》 作出經典的描述—— —“透明的時代”。
網絡空間成為繼陸地、海洋、天空、外空之外的第五大空間。自2014年起,我國將每年9月的第3周定為網絡安全宣傳周。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響應國家號召,校團委在校內開展了網絡安全系列宣傳活動,通過開展公益講座、公眾平臺推文、信息宣傳欄和集中觀看 《第五空間》 系列專題片等具體措施幫助華電學子了解和掌握網絡安全常識,增強安全防范意識。
“透明時代”的暗戰(zhàn)“一組代碼,可能導致個人傾家蕩產,國家基礎設施癱瘓,風險隱于鍵盤之上?!?br> 2013年6月,美國中央情報局前職員愛德華 · 斯諾登揭露美國“棱鏡”秘密監(jiān)控計劃,曾經暗流涌動的政治偷窺逐漸浮出水面,該計劃體現出時間長、載體多和范圍廣等特點。此前,連其盟國都不知道自身的政治機密早已曝光在美國眼底,網絡安全面臨巨大挑戰(zhàn)。
2017年5月12日,疑似發(fā)源于美國安全局的勒索病毒被不法分子利用,在全球范圍內爆發(fā)。至少15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逾30萬名用戶“中招”,累計損失逾80億美元,對金融、能源、醫(yī)療
等行業(yè)造成重大打擊。在中國,大量Windows操作系統(tǒng)遭感染,眾多高校的校園網成為重災區(qū),許多大型企業(yè)也未能幸免,大量實驗數據、應用系統(tǒng)和數據庫文件等重要信息被鎖定加密,產生的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在網絡安全問題面前,我國也未能幸免。在涉及我國政府、軍警、海關、金融、鐵路、民航等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中,也頻頻出現美國“八大金剛”(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爾、蘋果、甲骨文、微軟)的身影,這無疑對我國信息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2014年,首屆中國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在全國范圍內舉行,寓示著開展全民網絡安全教育,增強全社會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和公眾自我保護技能,已成為我國網絡安全戰(zhàn)略的重要
內容。
然而,在公眾的網絡生活中,輕信虛假信息、打開可疑郵件、訪問非法網站、忽視口令密碼等行為仍普遍存在,直接導致用戶的敏感信息泄露濫用、病毒木馬廣泛傳播、違法信息迅速蔓延。此外,網絡游戲、在線博彩等也在不斷侵害缺乏自控能力的網民。在互聯網日益普及的背后,攻擊、詐騙和誘惑層出不窮,正在嚴重侵害網民的信息、財產和人身安全。
在我國,網絡安全意識正在逐步形成,加強網絡安全宣傳教育,提升網絡安全意識和基本技能,構筑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防線仍是國家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方面。
“第五空間”的威脅“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br>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和智能機的廣泛應用,網絡安全常識變得愈發(fā)重要,但相關知識的普及和防范意識的教育卻嚴重滯后。
對于大學生群體,信息安全問題同樣不容樂觀。在異彩紛呈的虛擬世界中,具備一定社會閱歷的大學生還只是涉世未深的孩子,雖然能夠相對容易地規(guī)避直截了當的詐騙信息,但在專門化、商業(yè)化的詐騙和網絡攻擊等行為面前仍顯勢單力薄。
通過閱讀新聞,讀者其實不難發(fā)現,每年都有為數不少的大學生淪為信息安全問題的受害者。信息泄露以后,為從事網絡詐騙的不法分子提供了生財之道。在你自信對網絡詐騙有所了解時,殊不知利用網絡媒介實施詐騙的手法也五花八門、日新月異。有的人通過非法手段盜取信息并冒充受害人的親友,在社交軟件上以買票、借錢、代購等理由誘使受害人匯款;有的人通過合成視頻或聊天錄像冒充受害人的親友,獲取受害人的信任;還有的人通過捏造虛假的權威身份,以招聘網絡兼職為名,行網絡詐騙之實……
在兼職“代刷”騙局中,謊稱通過虛假交易提高淘寶、手機充值卡和游戲點卡等在線交易平臺的信譽度的騙局最為常見,在各地高校的兼職招聘平臺屢見不鮮。犯罪分子首先在QQ群組和招聘網站上海量發(fā)布兼職信息,以給淘寶店鋪“刷”信譽為由,假惺惺地承諾返還商品的本金和可觀的傭金,要求應聘者先墊付手機充值卡、游戲點卡等虛擬商品的款項,聽從誘騙的結果自然是財貨兩空。與此相似,在婚戀網、交友網等網絡交友平臺上,詐騙分子則通過偽造虛假身份迷惑受害人,利用人們對愛情、婚姻的渴望騙取受害者的信任,確立關系后擇機提出各種理由借錢,而后銷聲匿跡。
在詐騙之上,網絡攻擊則更像是一門技術活兒,通過網站、鏈接在受害人的電子設備中植入木馬、病毒,惡意盜取賬號、密碼等關鍵信息,利用網絡進行在線支付,直接造成被害人的經濟損失。對此,我們看似無能為力,其實可以通過規(guī)范自身的網絡行為去避免此類侵害的出現。
在網絡生活中,大學生只要能保持頭腦冷靜、摒棄僥幸心理、杜絕非法網站,行騙伎倆自然就失去意義了,網絡攻擊也無從入侵。此外,嚴守個人信息、定期更換密碼、反復核對交易也有助于保障自身的人身、財產安全。
“網上沖浪”的隱患“面對隱秘的威脅,要如何甄別、如何防御?”
隨著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高度融合,青少年的網絡生活充滿隱患,不法組織的“心理攻勢”大行其道,來自東歐的“藍鯨游戲”毒害身心,博取眼球的網絡游戲塑造畸形價值觀,諸如此類網絡產物都在間接地干擾社會的秩序,對個人的生活方式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在諸多不良影響下,不少青少年在不知不覺間誤入歧途,有的將網絡
社交視為現實生活,有的上網成癮,有的崇尚暴力的視覺沖擊,還有的墜入網絡不法活動之中害人害己。通過查閱資料,筆者發(fā)現,此類事件不勝枚舉。19歲的四川男子曾某在網戀失敗后服毒身亡;20歲的待業(yè)青年奎某在連續(xù)上網游戲19小時后吐血而亡……眾所周知,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創(chuàng)造便利的同時也在不斷改變我們生活和成長的環(huán)境??v觀諸多隱患,其負面影響在于沖擊青少年的“三觀”,一定程度上減少青少年在現實中對于人際關系的接觸。當代大學生群體中,以自我為中心、集體意識淡薄、個人主義泛濫等現象頻出,網絡的隱蔽性也助長了網絡“鍵盤俠”的不檢點。面對上述現象,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明確網絡的正確用途,回歸現實生活;更應該潔身自好,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步樹立網絡安全意識,培養(yǎng)網絡道德禮儀,合理利用網絡的快捷與便利為學習、生活和工作服務。
一年以前,在深度分析網絡詐騙的切實危害與反制措施以后,筆者曾在 《一起向校園詐騙說“不”》 中寫道:“學識與閱歷可以讓我們明是非、辨黑白、知榮辱,或許它不能讓我們立刻過上想要的生活,但它卻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和約束我們,為我們指明正確的方向。不斷認識社會,接受道德教育,才能從根本上不輕信、不盲從、不受騙,對非法勾當說 ‘不’。”而這段話依舊適用于對“透明時代”的冷靜審視當中。
如今,我國對網絡犯罪的打擊力度在不斷加大,整肅網絡環(huán)境的法律、法規(guī)也得以逐步完善。在網絡生活中,每一個網民都應該明確,網絡安全是公共的安全,維持網絡安全是每個參與者的責任與義務。
作為大學生,我們需要學會理性看待網絡的作用,洞悉“透明時代”的本質。既不依賴,也不排斥,我們可以在有所防范的基礎上充分享受豐富多彩的網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