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師德師風做新時代好老師
開欄語:
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和道德情操直接影響著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決定著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石大始終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石大教師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提高教育質量、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等有自己的切身感受,現(xiàn)開設“師德師風大家談”欄目,為師生提供暢談師德師風建設的平臺,展示石大師德典范,弘揚優(yōu)良師德師風。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禹春霞(中國能源戰(zhàn)略研究院)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師德師風是丈量教師人格符號的刻度尺,是引導學生成長的路標。通過近階段的學習,我深刻地體會到教師要熱愛本職工作、忠于職守,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將師德師風建設落實到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
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校、關心學校事業(yè)發(fā)展。在實際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埋頭苦干,兢兢業(yè)業(yè),對學生成長成才負責,做到既教書又育人。作為任課教師,要認真?zhèn)湔n,熟練掌握授課內容,不斷提高授課水平。作為研究生導師,要了解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嚴謹治學。
在教育教學中,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個人而言,我同時指導管理科學與工程學術型碩士和金融專業(yè)型碩士,我會尊重兩類項目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培養(yǎng)。在交流科研之外,會與學生交流生活中的問題,挖掘學生的不同潛力,通過集體活動促進學生的交流,形成和睦互助的團隊氛圍。
要終身學習,努力進取。在知識更新日新月異的今天,如果只滿足于現(xiàn)有知識,那就如逆水行舟,早晚要被社會淘汰。特別是教師擔負著傳道授業(yè)的使命,更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更新知識,才能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水平,要時刻秉持“嚴謹篤學,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念。
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必須時刻為學生做出好榜樣,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是對教師職業(yè)道德最精辟的概括,鞭策著我們愛崗敬業(yè),努力提高業(yè)務能力。我們要注重師德師風,在工作生活中每一個微小的方面都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育人、立德樹人。
行有方向嚴以修身□李卓(非常規(guī)天然氣研究院)懷著永攀科學高峰的理想,懷著對人民教師職業(yè)的敬意,懷著對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熱愛,我選擇投身教育事業(yè),成為了一名“高校青椒”。“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的品德與素養(yǎng)是基本前提。所謂師德,最重要的體現(xiàn)就是身為人民教師的責任感;所謂師風,就是教師這個行業(yè)的風尚風氣。
從成為教師的第一天起,我便樹立了目標:要努力鉆研成為科學家,更要無私奉獻成為教育家,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師德和師風是一個整體,師德是師風的基礎,而師風又是師德的體現(xiàn)。培養(yǎng)高尚的師德,塑造良好的師風,關鍵是要做到“行有方向,嚴以修身”,這也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在教書育人方面,目前我?guī)У难芯可辛?,從他們入學的第一天起,我就引導他們設計未來的成長規(guī)劃,使他們明確努力的方向;投入時間與學生討論論文開題、論文撰寫等內容,鼓勵學生努力鉆研;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給予他們適當?shù)纳钛a助,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幫助學生早作就業(yè)規(guī)劃,推薦他們到用人單位實習。
在科研工作方面,我積極樹立榜樣作用,提高自身科學研究水平,在指導研究生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他們的科學研究能力,鼓勵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磨煉他們“甘坐冷板凳”的敬業(yè)精神。
在為人師表方面,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遵守社會公德,克服個人主義,在學生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和表率作用。為人處事做到謙虛謹慎,堅守高尚師風,發(fā)揚奉獻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教育與科研事業(yè)當中。
仁者愛人,教師是陽光下最燦爛的風景,是人類靈魂重鑄的工程師。我們有著光榮而又神圣的使命,我們要做教書育人的仁人志士,為構建和諧社會奉獻自我,只有如此,我們最終才會收獲碩果累累,收獲今生無悔!
揚師德典范 樹師風楷?!踮w鳳蘭(提高采收率研究院)作為一名普通教師黨員,我認真學習相關文件,領會精神,對照“四有”好老師的標準,結合自身科研情況,自我剖析,查找差距,淺談幾點學習體會。
教師要始終將“師德”放在首位,提高個人道德修養(yǎng),言行一致,甘于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以自己的行動和人格品質感化教育學生,增強學生的信心,鼓舞學生的斗志,激勵學生成長,助力學生成才。
作為碩士生指導教師,我始終認為師德體現(xiàn)在日常工作中,要將學生培養(yǎng)放在首位,以學生的進步和快樂作為自己的成就和幸福。首先,在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處處為學生著想,因材施教,激發(fā)他們的研究熱情,堅定科學研究的信心;在學生實際研究過程中,及時了解實驗進展,溝通研究方法,討論研究結果,對存在問題及時進行指導,讓學生更有成就感,注重系統(tǒng)的科研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師德體現(xiàn)在對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和科研思路的訓練上。作為科研崗教師,多年堅持為研究生開設“采油化學新進展”課程,將自己科研過程中的成果和心得融入課堂教學中,并結合最新的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為學生詳細分析各項提高采收率技術的發(fā)展歷程、研究現(xiàn)狀和技術趨勢,創(chuàng)新課堂形式和講授方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文獻查閱、發(fā)言討論和課堂展示,拓寬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系統(tǒng)性把握能力,擴大國際視野。
師德建設還應該體現(xiàn)在教師本人終身學習理念和行動上。社會和國際形勢不斷發(fā)展變化,技術也日新月異,教師要在思想上增強不斷學習的意識,并體現(xiàn)在與時俱進的行動上,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最新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緊跟學術前沿,加強新時代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并將其貫穿于研究生培養(yǎng)和教學的全過程,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做終身學習的楷模。
全心傾注師之愛
□徐泉(新能源研究院)“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辦好教育的基礎與前提,高校應從“三個統(tǒng)一”著力,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作為青年教師,我將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自覺對照目標,努力尋找自己的不足,提高師德師風的修養(yǎng)與實踐。
師之愛不同于父母的親情之愛,這種愛要著眼于對全體學生的培養(yǎng),著眼于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新時期的師德應表現(xiàn)為一種與時俱進的先進理念,包括先進的教育觀、教學觀、師生關系觀,必須要反映學生的根本利益與教育理念。新時期的師德,應表現(xiàn)為一種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毙聲r期的師德還應表現(xiàn)為一種以使命感和責任感為底蘊的高尚的情操,能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
一個人最崇高的愛是愛別人,一個教師最崇高的愛是全身心去愛每一個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也是對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的重要標志。教師要真心實意關心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了解學生的個性,相信學生,關心學生,既統(tǒng)一嚴格要求,又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
精通教學科研業(yè)務是為師之道的關鍵。韓愈曾經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敝挥芯I(yè)務,才能將科學知識準確地傳授給學生。
我們青年教師要以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核心,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準則,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yè)理想和職業(yè)道德水平為重點,弘揚高尚師德,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yè),做讓人民滿意的“四有”好教師。
弘揚師德師風引導優(yōu)良學風□李然家(新能源研究院)習近平總書記今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要引導教師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yǎng)結合起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苯陙?,新能源研究院在弘揚師德師風、加強團隊建設、引導優(yōu)良學風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注重發(fā)揮團隊作用,強化團隊建設。在研究院的學生培養(yǎng)、各項事業(yè)發(fā)展中,科學研究抓住“團隊”這個關鍵。目前,研究院已成立多個研究團隊,形成老中青結合的模式,積極發(fā)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同時各團隊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形成相互團結、關愛學生、尊重師長的良好氛圍。
立德樹風,強化公共事業(yè)服務?!敖虝?,為人師表”,加強和弘揚師德師風,還體現(xiàn)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上。研究院不斷強化教師參與院內公共事業(yè)服務的能力,包括公益管理服務和公益科研服務,給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同時也促進多學科多方向交叉融合。
愛崗敬業(yè),強化學風引導。為引導學生建立優(yōu)良學風,切實提高研究院研究生的科研培養(yǎng)質量。在學生畢業(yè)論文工作中,要求教師積極參與,強化過程管理,全院教師參與學生開題、答辯交流,促進學生的科研積極性,充分指導學生。使得研究生論文質量明顯提高,學生對論文的認識和主動性顯著改變,科研工作效率顯著提高,學風有了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