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舉辦首屆全國歷史學本科生論壇">
電子報
電子報

搭建平臺 加強交流 著力創(chuàng)新 共創(chuàng)未來
我校成功舉辦首屆全國歷史學本科生論壇


  由歷史系發(fā)起,上海市對外交流學會、我 校教務處、團委、歷史學系和青年史學社聯(lián)合 主辦的“百年復興之路: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中 國———首屆全國歷史學本科生論壇”,于近 日在我校召開。
  本次論壇得到了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 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中山 大學、四川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 學等高校的積極響應。經(jīng)過專家評審,共有 30 位來自13 所高校同學的論文入圍。本次 論壇是學校學術季系列活動之一,也是歷史 系慶祝國慶60 周年系列活動的一個重要項 目。
  開幕式:學術之門由此開啟副校長莊輝明、歷史系黨總支書記胡逢 祥、歷史系系主任余偉民、宣傳部副部長孫 健、校團委代理書記潘靚、歷史系黨總支副書 記李煒菁等出席論壇開幕式。
  余偉民首先代表歷史系全體師生對兄弟 院校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回顧了歷史系本科 生學術素質(zhì)培養(yǎng)的傳統(tǒng)以及史學人才基地、 史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的建設情況。
  莊輝明致開幕辭。他希望同學們能夠把 握機遇,認清自己的使命,為歷史學的傳承與 發(fā)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莊輝明表示,歷史 系有著雄厚的實力,歡迎各高校同學能夠來 華東師大學習深造。
  開幕式后,著名中國現(xiàn)當代史專家楊奎 松教授作了“我們?yōu)槭裁囱芯繗v史”的專題 講座,并與在場同學進行了互動交流,現(xiàn)場氛 圍熱烈。
  分會場:智慧碰撞迸發(fā)火花本屆論壇按專題分為三個會場展開,分 別為政治、社會史會場,思想史會場以及文化 史會場。
  政治、社會史專場圍繞著我國近現(xiàn)代史 的新史料發(fā)掘與舊結論反思展開,北師大的 陳肖寒同學對自己的論文《英、法艦隊對中 國近代海軍建設的影響(1885-1914)》進行 了精彩陳述。我校商墑同學也陳述了自己的 論文《駐美大使胡適去職原因考》,并與同學 展開了充分的討論。華中師大劉隆進同學的 《清末教育改革與江南士紳的近代轉(zhuǎn)型》和 東北師范大學施曉靜的《從巴黎和會看北洋 政府時期的中國外交》,都對傳統(tǒng)看法提出 了自己的懷疑。歷史系阮清華老師對同學們 的論文做了中肯的點評,在共性問題和個案 細節(jié)方面給予了改進建議。
  文化史專場圍繞中西文化交匯下的中國 文化形象展開了熱烈討論。中山大學歷史系 的黃佳欣同學簡述了其《北美浸信會在近代 潮汕———以汕頭礐 石堂為考察中心》的概 要,運用田野調(diào)查、檔案查閱與口述歷史等研 究方法,探討了中西宗教交匯問題。我校青年 史學社社長李云逸同學介紹了其《淺析西方 媒 體 上 的 中 國 對 外 軍 售 形 象———以 1984-1989 年英國< 簡氏防務周刊> 為例》 一文。北師大鄂佳佳同學的論文《風水迷信 與晚清礦業(yè)的現(xiàn)代化》,探討了傳統(tǒng)文化在 近代化大潮中的復雜形象。探討我國婦女形 象變遷的《文革時期的“鐵姑娘”形象與追 求“男女平等”的努力》,其主講為我校陳瑩 同學。歷史系王應憲老師做了總評,為入圍文 章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思想史專場探討了歷史書寫的反思問 題。華中師大的黃容同學以《陸費逵與清末 民初的國語運動》一文,分析了中華書局創(chuàng) 始人陸費逵的文化反思之路。陜西師大于海 兵同學的《五四學生與世界潮流:五四思想 兩歧性的一個考察》,批駁了以往對“五四” 的片面歷史書寫,認為應當認識到五四的豐 富內(nèi)涵。復旦大學黃楨同學的《太平天國史 學意向轉(zhuǎn)變(1860-1911)》和四川大學黃秋 韻同學的《一九三○年代中國現(xiàn)代化討論形 成的歷史語境》都運用了后現(xiàn)代主義史學方 法,反思了以往主觀色彩濃烈的歷史書寫形 式。歷史系唐小兵老師也對同學們的文章進 行了點評,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
  閉幕式:學術之路任重道遠我校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茅海建、歷 史系黨總支書記胡逢祥、歷史系系主任余偉 民、歷史系總支副書記李煒菁,以及上海市對 外交流協(xié)會的邵穎、尚玢等參加了閉幕式。
  胡逢祥代表論壇評審組對此次論壇的文 章作了評審報告。他充分肯定了各校同學積 極參與的熱情,總結了論文寫作、分會場討論 中涌現(xiàn)的亮點,并對其中的優(yōu)秀論文做了重 點回顧。“一個合格的歷史研究者應當克服 浮躁、找準方向,并持之以恒”,胡教授的一席 話讓在場同學受益匪淺。
  李煒菁在會上公布了獲獎名單。來自北 師大、華東師大、華中師大、陜西師大、中山大 學的5 位同學獲得了一等獎。茅海建教授還 就“年輕人如何做歷史”向大家提出了建議。
  為期兩天的活動中,與會同學盡顯青年 學子風范,同學們也在學術交流中收獲了友 誼,在思想碰撞中啟迪了智慧。(王露晨、王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