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棗鄉(xiāng)的傍晚


  姥姥家在著名的金絲小棗之鄉(xiāng)———樂陵。五六歲時,我常在樂陵放肆玩鬧,度過一整個夏天。出門繞一圈,凡是長著綠葉的樹,樹梢上總掛著棗子。有的嫩綠,有的深青,有的掛著幾抹紅。我最愛的還數(shù)金絲棗了。掰開半干的小棗,由果膠組成的縷縷金絲粘連于果肉之間,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樂陵便因它盛產(chǎn)的金絲棗而聞名,素有“百里棗鄉(xiāng)”的美譽。
  姥姥家是棗鄉(xiāng)的一個小村莊,村子不大,人也不多。那片混雜著秸稈黃泥的土坯墻與泥濘小路陪伴我度過了一個個悶熱又有趣的傍晚。時隔十余年再回棗鄉(xiāng),當年我赤腳撒歡地跑在姥姥門前那條小道上的歡愉心情,仍舊鮮活如初。姥姥家的小院不同于別家,堪稱一座小型園林。門口并排著一棵棗樹與一棵杏樹,偌大的院子里一多半覆蓋著豆角、茄子、絲瓜的秧苗藤蔓,旁邊是大簇的粉白牡丹與有著細巧花瓣的金黃花兒,其繁茂程度甚至壓過了蔬菜們。另一旁的小道鋪滿暗紅色的泥磚,頗有些文藝味道。
  我記憶中的傍晚,每當月光落在院子的紅磚上,堂屋屋檐下澄黃的燈泡便亮了起來。燈泡功率不高,剛剛能照亮屋檐底下的小院一隅。傍晚昏暗的天色中,亮起燈的屋檐下是“逐光蟲”們的大本營,“啪”地一聲掉落一只壁虎是常有的事。我跟姥姥、姥爺在燈泡照亮的小院里支起方桌,擺上小木板凳,端上晚飯。桌上沒什么新奇的菜,多是剛剛從院子里摘下的大圓茄子,偶爾姥爺也會做一頓拿手的黃面雞肉。新鮮的雞肉剁塊,裹上蛋黃面糊過熱油一炸,披上酥脆金黃的外殼,緊接著在熱水中焯一下,蔥姜蒜末一齊放入,“咕嘟”個把小時,軟糯鮮香的黃面雞便出鍋了。但論起我最愛吃的,還屬姥姥包的茴香大包子。我素來是不怎么愛吃茴香的,只是姥姥包的包子別有一番特色。咬一口偌大的包子,第一眼望去全是綠油油的茴香苗,但是繼續(xù)往下咬,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咬到一塊個頭不小、半肥半瘦的肉片。這樣的肉片在一個包子里并不算多,多者四五塊,少則兩三塊,偷偷地埋在茴香苗里,總給吃包子的人一種探秘尋寶之感。三口五口,一個包子就在不經(jīng)意間下肚了。以至于后來不在姥姥身邊時,我也總掛念著這有挖寶驚喜的茴香包。每每趕上舅舅回家,總要托他向姥姥要幾個包子捎回來給我吃。母親奇怪我為何如此偏愛這茴香包,便自己買肉剁餡給我做。說來奇怪,母親的包子里肉不比姥姥少,但卻總也吃不出那番滋味。
  配包子的最佳拍檔自然是粥了,棗鄉(xiāng)的粥也是獨一份的。黃玉米面倒進黃河水,“咕嘟咕嘟”煮開了,便是最常見的玉米糊糊。黃河岸邊一帶的水質十分特殊,帶著天然的泥土腥咸,讓人難以下咽。但倘若碰到了玉米面,就仿佛遇到了“真命天子”,水的咸不再遭人嫌棄,反倒成了煮粥的好材料。正因為黃河水鹽分高、密度大,玉米面糊得以在水中懸浮起來,在大鍋熬制下煮成一碗鮮咸可口、稠稀勻實的玉米粥。
  吃完飯,我跟姥爺就有的玩了。夜色里,總有我們爺倆一老一少拿著手電筒到樹林里捉知了的身影。倘若實在懶得出門,我倆就坐在院兒里看星星,看著看著,姥爺張口便唱出來:“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它還是那個月亮……”我至今不知道這首歌出自哪里,但是偶爾看到星星,還是能想起這六歲時響在耳畔的歌聲。我太愛這個小院子了。夏天光著腳丫踩在曬得發(fā)白的水泥門檻上,感受燙到極致的灼燒感;在院子里瘋玩后跑進開著空調的屋子里,感受迎面撲來的酷爽涼意……還有我每次回棗鄉(xiāng)時,睡的那床翠藍色的床單,不知為什么,長大后的我每次看到它,就有一股難以名狀的低落。后來才后知后覺地意識到,或許小時候在棗鄉(xiāng)放肆玩鬧的我,也曾在玩累的夜晚躺在這張床單上偷偷地想媽媽。
  長大后離開棗鄉(xiāng)的我,從來沒同她斷了聯(lián)系。每年,姥姥總會讓舅舅給我捎來最新鮮的大冬棗。大冬棗宛如一個小雞蛋,鮮紅的棗子一口咬下去,只聽得清脆的“咔吱”一聲,一股獨有的清甜香氣先縈繞在了鼻頭上。毋需多用力,輕輕一嚼棗肉便盡數(shù)碎開來,汁水彌散在唇齒之間,棗肉細膩到?jīng)]有什么纖維渣滓。嚼干了棗子的汁水,棗肉也就化沒了。末了將棗核上的棗肉也吃干凈,小小棗核一吐,一顆棗就進肚了。
  棗香縈繞在鼻頭,對棗鄉(xiāng)的思念卻時時刻刻縈繞在心頭。終于有機會同母親一起再度回到棗鄉(xiāng),她的傍晚依舊如十年前那樣平和靜謐。忙完一天的活計,姥姥、姥爺開始收拾晚飯。我與母親悄悄溜出家門,繞到房屋后的田野閑逛。才下過雨不久,格外泥濘的田間小道一路延伸到玉米地的深處。我站在田埂的十字路口上,向四周望去,除去為數(shù)不多的幾棵老棗樹,就只剩下無盡的玉米莖稈。棗樹葉和玉米葉沙沙作響,在傍晚的余暉中隨風輕輕擺動。遠遠望去,一片墨綠玉米田上,浮現(xiàn)出一枚紅油咸鴨蛋黃一般的太陽,紅黃的光暈染著田野上的整片天空。老棗樹們依然挺拔著,一人多高的玉米桿齊刷刷地站在田中,晚風蹭著玉米葉悄悄溜過,撞到我和母親背后,拽起我們的衣角,接著橫沖直撞地繼續(xù)向前奔去,仿佛是那年在鄉(xiāng)野間瘋跑的我。
  七十三歲的姥姥成了村莊里的廣場舞領舞,受舞友們之托,讓我?guī)椭诰W(wǎng)絡上下載幾首新式舞曲。我坐在板凳上,切換著歌曲,姥姥則在屋子里卡著節(jié)拍跳起舞來。遇到跟不上的鼓點,姥姥的舞步就像被人為設置了“二倍速”,逗得我、媽媽和姥爺大笑著仰倒在床上。傍晚吃過飯后,我跟母親盼著去廣場一睹她老人家的風采,卻不想突然接到了村子一位患病已久的村民病逝的消息。姥爺匆忙放下手里的活計,趕去幫襯打理后事。大概是聽說了消息,不止是棗鄉(xiāng),附近其他村莊的村民也都沒有再像往常一樣聚集到跳舞的廣場上來。夜色深了,我與母親連同幾位上年紀的村民站在送喪隊伍經(jīng)過的路旁,看著長長的送喪隊一路向北走去。
  “他們去哪?”我問母親。母親說:“他們要去村口那棵大棗樹下送魂?!薄盀槭裁??”我不解?!皸棙湎掠猩竦摹!蹦赣H頭也不回地答道。這個靠棗子富裕起來的村子,至今已無人再靠賣棗為生,然而最初保留下來的那份對棗樹的敬畏與感恩,卻歷經(jīng)數(shù)十年未曾變過。
  棗鄉(xiāng)在我的二十余年人生中,出現(xiàn)不過短短一二年。但她卻實實在在地成為了盛滿我美好回憶的魔盒。離開棗鄉(xiāng)長大的這些年月里,每當走入低谷,我總不由自主地想起棗鄉(xiāng)的傍晚,仔細回憶著小院里的一花一草,想念著夏日里鳴蟬的聒噪和門燈下蜥蜴瘦小的身影,如此,那份鮮活的歡愉心情便陡然充滿了我的心間。
  棗鄉(xiāng)呵,多想永遠沉溺在你傍晚的余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