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時 光 不 負


  “詞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由此可見其對詞壇的貢獻。但是生不逢時帝王家;又不幸是繼位已有滅國之像的南唐;最遺憾是恰逢五代十國之亂世。如此,風流才子李煜被后人詬病似乎已成定局。
  經(jīng)歷最能影響一個人的性情,無論是主動選擇的還是被迫發(fā)生的,都將對以后的人生軌跡有所扭曲。李煜像極了其父親,他的優(yōu)劣都仿佛是他父親的優(yōu)劣放大了。
  李煜的祖父李知誥在政治上頗有建樹,但是到了父親李景通便最愛詩詞歌賦。受父親影響,李煜自小工詩詞,精書畫,好古玩。存墨貼二十有四;書法理論三、四;存畫九幅于北宋末年皇宮;作《念家山》、《振金鈴》流傳至今。至這位風流半生,愁苦半身的詞帝離世的消息流傳至南唐舊地,街頭巷尾多有哭者。誠然李煜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也不是一名精明的政治家,但是他在詞上做出的貢獻深為人們認可。他雖昏庸,百姓卻不至對他深惡痛絕。
  每當提到古詞佳作時,便會想起李煜。胡應(yīng)麟《詩藪·雜編》中說:“后主目重瞳子,樂府為宋人一代開山。蓋溫、韋藻麗,而氣泊傷促,意不勝辭。至此君方是當行作家,輕便婉轉(zhuǎn),詞家王、孟”。周濟、陳延焯、王國維對李煜的詞都曾加以肯定。稱贊其,一改花間詞的閨閣之風,無病呻吟;詞以情感人,將心中的傷痛傾注詞間。而后,詞的發(fā)展便如東流之水,滾滾而去。
  我認為,這種改變源于眼界。李煜之前,詞更貼近閨閣之樂,名流雅士不屑于詞,因此流轉(zhuǎn)于女子之間。李煜政治才能不高,但是他生于帝王家,當了十幾年皇帝。身邊不乏有才情的女子,也因家國事而有更開闊的眼界。可以說,李煜對于詞的貢獻,源于本身才情,也源于他的身世。是他的身世,所處的年代造就了他的詞流芳于世。
  但是他的身世帶來的并不只有幸運。這段人生經(jīng)歷,使他成為一位千古詞帝,也使他成為一位亡國之君。
  其實李煜成為皇帝的過程是幸運的。他因怕被兄長暗害而偏安一隅。本與皇位無緣的他,等反應(yīng)過來變成了太子,隨后更是帝位加身。李煜卻未能適應(yīng)這種轉(zhuǎn)變,仍沉溺詩詞之間。
  他沉浸在自己的詩詞世界,逃離朝庭的那段時光,以及在早年幾乎不接觸朝政,都加速了南唐的滅亡。
  在這段時期,李煜是逐漸走向成熟的。在他走向成熟的途中,卻發(fā)生了兩件不該在此時發(fā)生的事。
  第一件便是信奉佛教。當時,因信奉佛教給他注入了人生為空,及時行樂的誤導。這對一個普通人而言可能叫人平淡面對世事無常。但是對于一個皇帝而言,此種思想無疑是可怕的。這種不對百姓負責,沉浸在個人喜悅的態(tài)度,導致了李煜對國事的幾乎無所作為。
  第二件便是迎娶大周后。大周后的才情為李煜所喜,導致他越發(fā)沉迷美女、歌賦。大周后作為女子,作為古代的皇后,希望丈夫常伴自己并無過錯。她也并未想李煜沉溺女色因她喪國。這本不是女子的錯,而是那時的制度問題。而后,第二任皇后,小周后的迎娶,并不能說與大周后毫無關(guān)系。而后,李煜及他的臣子在外有虎狼之際,大肆操辦與小周后的婚禮,無疑是加速南唐滅亡的一個契機。
  李煜最終由“少年強說愁”,變?yōu)榱寺暵暢羁嗳朐~中,使見著心傷。
  對于李煜,我是感到遺憾的。遺憾于他因命運捉弄,“不做詞臣做帝王”。但也是欣喜的,若他未有這般經(jīng)歷,也未必能成就一代千古詞帝。
  國家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對于百姓換一個君主,并無太大差別。而南唐的滅亡,李煜唯一對不起的大概就是祖父李知誥。因為對于李知誥而言,敗的是他打下來的江山,失去的是李氏的國土。但是對于后人而言,李煜無疑開啟了宋詞的輝煌時代,使后來宋詞漸漸走向鼎盛時期。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亡國之君,不計其數(shù);“千古詞帝”卻僅此一人。成也經(jīng)歷,敗也經(jīng)歷。但是,時光終究沒有辜負這位風流才子。使他得以為后人銘記,使他的對文壇做出的貢獻至今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