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指出:“大學也,不謂大樓也,謂大師也!”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對教師有過這樣的評價:“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無論是梅貽琦還是陶行知對辦好教育的主體--教師,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崇高的贊譽。
2017年5月19日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導邱才楨、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唐楷之等5人組成的專家組來到宜春學院書法藝術學院進行書法學專業(yè)學士學位評估。經(jīng)過兩天的聽、看、查、談,專家們如同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驚喜和興奮。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邱才楨博士給予了“進步神速,特色鮮明”的評價。廣西藝術學院唐楷之教授豎起大拇指說“教學設施獨一無二,教學成果十分顯著”。蘭亭書法藝術學院副院長劉小華教授與南京師范大學梁培先副教授不約而同地說“感到驚訝,感到很驚訝!”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郭立教授則用“彎道超車,跨越式發(fā)展”來描述宜春學院書法藝術學院的發(fā)展速度。短短四年,宜春學院書法藝術學院是怎樣發(fā)展的?要回答這個問題,有個人是繞不開的,他就是常務副院長梁敏教授。
梁敏,字子任,號抱云齋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師從中央美術學院博導邱振中教授。2011年梁敏被推選為江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2017年增選為江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2012年評為江西省首批書寫教育專家,2013年獲得中國書協(xié)“中國書法進萬家先進個人”稱號。
書法教育在宜春學院的辦學進程中只不過是一朵小花,然而短短幾年時間卻做到了“姹紫嫣紅、香飄萬里”!為此,筆者專訪了梁敏教授,從他的話語中我們看到了一所年輕的學院,一所充滿著生機與活力的學院、一所不斷挑戰(zhàn)自我和不斷進取的學院!宜春學院書法藝術學院的書法學專業(yè)起步于2013年。書法學專業(yè)開辦緣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保護和基礎教育文化尋根的理論與實踐需要。在鍵盤取代筆墨的年代,在功利誘惑人心的當下,書法已被娛樂文化逼迫到邊緣。作為教育的遺傳性文化保護已經(jīng)被教育部所認識到。書法文化保護和傳承已經(jīng)成為當下書法教育的重要任務。作為書法教育布道者的梁敏認為:書法教育的使命不僅僅是文化保護和傳承,更重要的是文化自信的重啟和文化價值觀的重建。宜春學院書法藝術學院以“明道、修德、弘藝”為教育理念,以邱振中書法教育理論為教學指導,以應用型人才精英式培養(yǎng)為模式,堅持開放性辦學和特色發(fā)展的思路,注重實踐性教學,改革傳統(tǒng)書法人才培養(yǎng)“識記、領悟、參透、默識”的老套路,形成了一整套符合自身特點的具有創(chuàng)新型書法人才的培養(yǎng)體系。書法教育布道就是要把書法學專業(yè)辦成全省乃至全國一流的專業(yè)。如何在教育資源相對較薄弱的高校辦全省乃至全國一流的專業(yè)?底氣從何而來?梁敏以他獨特的書法教育理念和特有的教育膽識蹊徑獨辟。其一,書法教育布道需要大師。宜春學院書法藝術學院引進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邱振中教授為院長。邱振中教授在書法理論上具有創(chuàng)新性建樹。他用書寫力學概念重構書法理論語系,用新的書法教育理念設計教學標準,用其豐富的書法教育教學經(jīng)驗繪出書法教學路線圖。其書法理論和精神氣質的引領,讓宜春學院書法學專業(yè)教育站在時代高度。不僅如此,梁敏借助邱振中院長的學術影響力,先后聘請了劉恒、吳行、李木教、毛國典、祁小春等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書法家為學院客座教授。在大師引領下,讓學生更有一份初生牛犢的沖勁。為了提升學生的國畫藝術素養(yǎng),梁敏專程到北京聘請國畫家潘二如先生作為學院的駐校國畫教師,春秋已三載。梁敏不僅對外聘請也對內聘請,為提升學生古文字學、文獻學和詩詞歌賦等文學學識修養(yǎng),他在本校聘請相關學科教授、博士開設古文字學等基礎理論課。中國書法教育資源可謂博大精深。為了從源頭上學習觀摩書法演變歷史,梁敏搬不動課堂,就把學生搬到活生生的現(xiàn)場課堂上。他帶領學生初春蘭亭朝圣,入夏西泠摹印,金秋西安訪碑,隆冬仰山摩崖,學生通過四季游學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見識,濃厚了學習興趣。為全面領略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梁敏到安徽、浙江等地專門請進“文房四寶”非物質文化傳人進校,講授書法材料的工藝生產(chǎn)過程和鑒別標準,提高了學生書法與材料關系的認知度和配合度。如果說“進步神速”那是因為專業(yè)建設的設計起點高,方向明,舉措得力。他很好地回答了教育資源短缺怎么辦學的問題。正是因為教育理念靠前,教育膽識過人,所以教育資源的短板也可以變成長板。
書法教育布道僅有大師是不夠的。書法教育布道還需要“深刻”?!吧羁獭痹趺醋??梁敏在書法專業(yè)建設中“深刻”的文章可以用6個字概括,那就是“標準高、要求嚴”。近幾年來高等教育質量成為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關注的焦點。教育主管部門的“質量工程”遍地開花。但是教育質量評價的客觀性仍然飽受詬病。為什么?主要原因是缺少客觀操作性。梁敏在書法專業(yè)建設中“深刻”的質量標準一定程度解決了這個問題。說他“標準高”就是在評價學生學習的時候,以入展的方式接受專業(yè)評委的第三方檢測,堅守評價標準的客觀性。他要求學生必須參加省級以上書協(xié)舉辦的專業(yè)大賽并入展,畢業(yè)時必須是省級書協(xié)會員。
2015年他培養(yǎng)的學生第一次參加江西省第六屆書法臨帖大賽,在數(shù)千人參賽的情況下,一次創(chuàng)造9人同時全部入選的記錄。其中二、三等和優(yōu)秀獎各一人,創(chuàng)造了宜春學院乃至整個江西高校的獲獎記錄。近3年,先后有260多件作品入選省級以上書法展,6人次獲國家級展。2017年第一屆畢業(yè)生和2018年即將畢業(yè)的第二屆學生全部成為江西省書協(xié)會員。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他始終“要求嚴”,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他除了要求學生參加省級書協(xié)的專業(yè)比賽外,還要求學生搞結課展、專題展、中期展、畢業(yè)創(chuàng)作展等,形成“以賽促教,以展促教”的教學格局。2017年第一屆畢業(yè)班畢業(yè)前,畢業(yè)創(chuàng)作剛開始作品不到位,他硬是不予通過?!爱厴I(yè)創(chuàng)作不到位就不能離校”。在幾乎不通人情的指令下,同學們畢業(yè)前兩個多月,日以繼夜通宵達旦搞創(chuàng)作,度過了十多個不眠之夜,給學生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在畢業(yè)晚宴上,同學們最為感慨的是:學書法不在煉獄里走一遭是取不到“真經(jīng)”的!梁敏不僅對學生嚴,對自己也是一樣嚴。每晚11點科技樓三樓的燈光永遠是亮的。那里師生還在書法的田地里精耕細作、筆上問道。那么書法教育布道為什么要如此“深刻”?用梁敏教授的話說就是書法教育不是簡單讓學生熱愛書法,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深深烙上書法的文化印記,讓他們心底擁有一片書法的海洋,在他們腦海豎起一座書法的高山。這就是布道者的追求;這就是“深刻”的原因;這就是布道的意義。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學生的追求在大學一年級就有明確的定位。在繼首屆吳亞賓同學考取山東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后,14級20名同學中有10位同學報考碩士研究生,其中有5位獲得復試,4位正式被錄取,其中兩位同學同時被首都師范大學錄取。書法藝術學院2018年考研錄取率達20%,躍居學校前列。
書法教育布道的“深刻”還需要情感的滲入。把書法文化融入到血脈中去,沒有情感的溫潤是不可能的。梁敏雖然有嚴厲的一面,但其愛生如子更是有目共睹。貧困學生生活困難,他不僅自己掏錢資助學生,還想方設法把學生的作品推薦給本地公司老總,讓學生為他們刻印章,幫助學生渡過難關。每逢傳統(tǒng)佳節(jié),梁敏為新同學準備禮物和同學們一起歡度節(jié)日。同學們實習他親自落實實習單位,多次看望,勝過父母。同學們在私下都叫他“梁爸”。每逢“梁爸”生日,同學們都要送上真誠的祝福。書法教育布道用心,用情,用力,用智缺一不可。只有對書法教育虔誠如斯,才會擁有屬于你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