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的傳統(tǒng):繼承與革新
北外傳統(tǒng)教學特點是優(yōu)秀的老師面對優(yōu)秀的學生,“精雕細琢”,從而培養(yǎng)出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外語界的棟梁之才。具體來說,這種特點的形成,當時的條件有以下幾點:第一,北外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高,實踐能力強,并且愿意花時間投入教學和研究;第二,北外學生求知欲強,刻苦努力,胸懷祖國;第三,環(huán)境相對封閉,外界干擾因素少;第四,師生關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都很融洽,競爭關系不明顯,互相更多的是幫助和支持;第五,教學理念上注重學生語言基本功、知識面和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并且敢于試驗新的教學方式如分班制等;第六,注重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第七,注重對年輕教師的培養(yǎng),對他們更為寬容。
時代在發(fā)展,當時許多特定條件今天已不復存在,但北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在以下五個方面仍然可以而且必須繼承:第一,注重本科教學,抓語言基本功訓練,同時拓寬學生政治經濟的知識面;第二,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第三,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第四,敢于進行教學實驗創(chuàng)新;第五,注重對師資的培養(yǎng)。
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體制也經歷了很多變化,而現在的教育體制并不健全,存在一定的問題,并且制約了教育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其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高?!肮倭呕?,極大地影響了高校的發(fā)展。這個問題不是教師、校長甚至不是教育部長可以改變的,只有依靠決策開放才能夠真正解決。但是在相對小的范圍比如北外內,還是可以通過相關措施改善體制缺陷的。解決的措施主要有三項,即“減負”、“開言”和“去官僚化”。“減負”具體又要落實到兩方面,即減輕老師的負擔和減輕學生的負擔。對于老師來說,重樹兩個標準押1.重視教學,突出教師的啟迪作用;2.論文必須是研究成果的展示,不應是需要應付的任務。對于學生來說,學習不應是應付無休止的考試,而是發(fā)自興趣和激情的對知識的渴望。“開言”一方面是指對于教學體制的設置每個人都應該有發(fā)言權,都有提意見和建議的權利,另一方面是指學術研究要鼓勵獨創(chuàng)性,百家爭鳴。而“去官僚化”,就是恢復學者本身的使命,強調學者本身的任務,盡可能消除行政權力帶來的負面作用。(高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