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永定河上最堅固的石景山段堤防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 千百年來就為北京人造福。但它也有桀驁不馴的一面, 暴漲暴落, 行蹤不定, 威脅著北京地區(qū)的安全。石景山, 雄峙在古老永定河的出山口上, 承受著雷霆萬鈞的洪水沖擊, 偶一不慎, 岸崩堤垮, 必成大災。所以歷史上對永定河的治理都從石景山段起步, 從金元到明清, 永定河上逐步形成了綿延數(shù)百里的堤防工程,而以東岸的石景山段堤防最為堅固。

一、 清代以前的石景山段堤防史

永定河東岸的石景山段堤防, 指的是永定河從石景山區(qū)北與門頭溝區(qū)交界, 南到盧溝橋與豐臺區(qū)交界的左岸堤壩, 肩負著保衛(wèi)首都的重任, 歷史上稱為石盧段, 現(xiàn)有 11.6 公里。 清朝皇帝講: “念石景山據(jù)河上游, 捍御宜亟。 ” 由于地理形勢, 永定河石景山段雖然不長, 但在永定河的治理史上卻最受重視。此段堤防的產(chǎn)生, 與北京建都史幾乎同步。遼代在永定河石景山段的治理不可考, 自金代起記載不斷。

金天德五年(1153), 北京的建都工程完成, 海陵王下詔遷都, 改南京為中都, 從此北京成為我國一代代王朝的首都。首都的防洪和漕運引水使石景山段的堤防開始起步。 大定十二年(1172), 在石景山北開金口河, 從麻峪引水通中都漕運, 金口附近開始形成石砌堤壩。金明昌三年 (1192) , 隨著盧溝水神的詔封和 “廣利” 橋(今盧溝橋)的修建, 因護橋需要, 其東岸也形成部分石堤。金口堵塞后, 永定河多次在盧溝橋以上決口, 石景山段的堤防工程就越來越多起來。

元代為修建和保護大都, 對永定河堤防更加重視, 長年動用軍隊和民工修筑。為 “漕西山木石” , 石景山東岸的楊木場(今養(yǎng)馬場)段堤防成為屯木的場所。元代除多次利用和加固金口段堤防外, 僅延佑三年(1316)就計劃 “自石徑山 (今石景山) 金口, 下至武清縣界舊堤, 長計三百四十八里, 中間因舊修筑者大小四十七處……計工三十八萬一百, 役軍夫三萬五千……興工以修其要處。 ” 自然, 石景山段屬于 “要處” 的范疇, 石堤開始連綿不斷。

明代的堤防工程比元代在規(guī)模上更加擴大。 據(jù)大學士楊榮在正統(tǒng)三年(1438)的 《固安堤記》 一文, 可知自永樂時期開始永定河就 “屢常修筑, 輒復傾圮” , 任命官員管理堤壩的修建和護理,設置了專門的守護人員。嘉靖年間對永定河的一次大修, 給我們留下了石景山段堤防的尺寸、 用料和堅固程度的記載。 《宛署雜記》的 “敕修盧溝河堤記” : “經(jīng)始于嘉靖壬戌秋九月, 報成于癸亥夏四月, 凡為堤延袤一千二百丈,高一丈有奇, 廣倍之。崇基密楗, 累石重 , 鱗鱗比比, 翼如屹如, 較昔所修筑堅固什百矣。 ”

正如清人在《畿輔安瀾志》所說:“渾河堤岸, 歷遼金元明, 歷被水沖, 斷續(xù)相間, 雖有修治終無數(shù)十年之久。 ” 但石景山段堤防在政府的大力投資修筑下, 質(zhì)量卻在逐年提高, 為清代的大規(guī)模治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 清代的石景山段堤防史

清代定都北京后, 始終把石景山段堤防作為永定河治理的龍頭。

順治九年(1652) “修石景山以南至盧溝橋決口堤岸。 ”

康熙年間, 石景山段堤防的修筑由工部直接負責管理, 每年派專人要員駐防, 督促監(jiān)理, “石土兩工, 櫛比鱗次, 無少空隙。 ” ??滴跞吣?(1698) , 皇帝親自視察了石盧段堤防, “親授疏導之方” , 并加固修筑盧溝橋上游左堤, 要求修筑質(zhì)量 “務須堅而又堅” 。堤防以花崗巖豆渣石加工成條石砌筑, 并用腰鐵相連。堤高三丈, 長十余里, 彎曲而下,以殺水勢。河堤植柳, 飭令 “登堤采柳者, 割頭號令” 。堤成, 改 “無定河” 為永定河。

雍正七年冬, 在石景山下修河神廟北惠濟祠。雍正八年 (1730) 石景山段堤防改歸永定河道管理, 接受怡親王建議“查石景山堤工, 當永定河上游, 系京師保障, 最為重要……” 設石景山同知, 常駐盧溝橋汛署。雍正九年按千字文編排工號時, 石景山段堤防被編為天字三十九號, 并修 “水志” 一處。

乾隆二年, 修筑石景山南北堤工用銀三萬七千九百四十三兩。十五年, 皇帝親自視察永定河堤工。乾隆二十八年(1763), 開始分東西兩岸編號, 東岸長二十三里五分, 編為二十四號。乾隆四十九年(1784), 工部為查核堤工方便, 采納了永定河道陳琮的建議, 規(guī)定:每一百八十丈為一里 (合 576 米) , 約每一里為一工號。石景山段東岸堤防從南金溝起至北岸上頭工交界 (盧溝橋附近), 長二十三里十六丈, 編為二十四號。經(jīng)過逐年加固維修, “石工數(shù)倍于前, 固若堅城, 歷久無患。 ” 以至于乾隆皇帝刻在北惠濟祠里的詩上也說: “盧溝橋北無河患, 盧溝橋南河患頻。 ”

清嘉慶六年(1801)的汛期里, 盧溝橋涵洞窒流, 左堤決口 150 余丈, 石景山左堤坍塌多處, 洪水東注, 京城危殆。皇帝立即撥銀 100 多萬兩, 加固永定河石盧段堤壩, 并完善河汛的指揮系統(tǒng),四防二守一報, 備工備料, 不厭其繁其巨。

清光緒年間, 永定河石盧段筑堤工程不斷, 用銀費用甚巨, 但堤壩工程質(zhì)量得到了保證。

大體說來, 清代的永定河石景山段堤防, 成為京城防洪的有力保障。民國和解放后近百年間, 此段的堤壩都是充分利用清代成果, 加固加高。

三、 石景山段堤防的特點

永定河在元代以前基本上是人類開發(fā)其水利價值, 元代的 “西山禿, 大都出” 后, 防洪成為北京治理永定河的首要。石盧段堤壩逐步成為 “天” 字號工程, 成為北京水利史上的 “長城” 工程,與永定河其他段的堤防比起來, 有以下特點:

1、 修建歷史悠久, 相沿不斷。 《畿輔通志》 卷 78 “河渠略四” 說: “永定河自金元迄明, 皆于上流設備。自石景山麓至盧溝橋南, 相繼建直土石堤工, 所以慮其或侵輦蹕也。 至于下游, 則向無修防, 任其散漫。 ” 從金代開始修南金溝至盧溝橋東南一線堤岸, 長 23 里 96 丈, 以后歷代加固不斷。金代在盧溝橋建南惠濟祠, 清代在石景山下建北惠濟祠,表面上是為祭祀河神, 實際上表達了歷代統(tǒng)治者對永定河石盧段的重視程度。清代在石盧段設五品官的石景山同知一職, 也可為證。

2、 投資最巨, 興工最多。石盧段堤壩都是國家修筑, 幾乎沒有民間工程。有記載的, 元代延佑三年 (1316) 就計劃“自石徑山(今石景山)金口, 下至武清縣界舊堤……計工三十八萬一百, 役軍夫三萬五千。 ” 明代弘治二年(1489)決楊木場堤, 命新寧伯譚佑等督官軍 20000人筑之。明代嘉靖四十一年修石景山至盧溝橋左堤, “皇上撥帑銀三萬五千兩有余” 。清乾隆二年八月竣工的石景山南北堤工用銀三萬七千九百四十三兩。其后, 工程投資越來越大, 不惜工本。

3、 修建質(zhì)量最高, 最為堅固。據(jù)清代嘉慶年間的 《永定河志》 統(tǒng)計, 石盧段堤壩 4093.6 營造丈, 其中有大石堤 901.5丈(合今 2884.8 米), 片石堤 457.2 丈(合今 1463 米) , 石子堤 588.5 丈 (合今 1883.2米), 護 石 土 堤 1936.5 丈(合 今 6196.8米) , 土堤 210 丈 (合今 672 米) ??梢钥闯觯?石盧段堤壩基本上都是結構堅固、抗沖刷力強的石堤, 只有少量土堤, 也用大石包砌, 沒有沙堤, 而盧溝橋以下多為沙土堤, 質(zhì)量明顯降低。 在結構上, 明代是 “崇基密楗, 累石重甃” , 清代是 “……下截補砌青沙大石五層, 頭臥縫下生鐵銀錠, 底面灌漿, 上砌片石, 又加壓面石一層, 背后地腳下桕木釘, 筑打灰土五步, 上砌片石。 ” 鐵錠連接, 大石底層每塊釘石都要有鐵錠一個來連接, 順石每牽長四尺也用鐵錠一個, 增強了堤壩的整體穩(wěn)定性, 筆者在朋友金寶巖家曾見到了那種鐵錠。民間對永定河堤壩早有 “銅幫鐵底、 石幫沙底、 沙幫沙底” 的說法, 而 “銅幫鐵底” 指的正是石盧段, 特別是 “十八磴” , 表現(xiàn)最明顯。所謂 “鐵底” , 指的是河堤底部用三合土夯筑, 堅固不透水。

為什么石盧段堤壩有以上特點呢?主要是其地理位置所決定的。石景山自古以來是永定河的出山口, 是北京小平原地貌形成的軸心, 而盧溝橋是保衛(wèi)北京安全的重要渡口和軍事要道。石盧段其上游是兩山夾一河, 其下游是一馬平川, 西面有山巒阻隔, 東距都城僅三四十里, 到市區(qū)的比降是千分之二。如果石盧段決口, 洪水有直沖京城的高甌建瓴之勢!所以 “渾河蕩山來, 石壁如動搖” , 饒是石盧段堤壩堅固如此, 歷史上還是發(fā)生過 5 次洪水襲擊京城的災害!

此外, 永定河東岸的石景山段是永定河文化最集中的地段。有史可查的:漢武帝之子劉旦埋在石盧段左岸的梁山; 三國時期北京市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戾陵堰修在這里; 金代的金溝河開在這里; 元代的郭守敬來進行過考察, 《盧溝運筏圖》 誕生在這里; 明代正德和萬歷皇帝來游覽過, 許多大臣和名人留下了詩文; 清代康熙、 乾隆、 于成龍、 王德榜都留下了足跡……這一段有古人類遺跡遺址, 有 “燕京第一仙山” 石景山和盧溝橋名勝, 古村落、 古寺廟、 優(yōu)美的傳說、 燦爛的民俗文化……

筆者希望: 首鋼搬遷后, 以北京現(xiàn)有的技術和人力物力條件, 今后能夠利用千百年來形成的石盧段堤壩, 從三家店到盧溝橋一段適量蓄水, 防汛和永定河文化開發(fā)并舉, 在京西形成綠水藍天、鳶飛長空、 魚翔淺低的美麗景觀, 那對改善北京的環(huán)境和推動石景山娛樂休閑區(qū)的建設, 肯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