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前湖畔,我們聆聽大師

















  編者按:在四月中下旬,南昌大學先后承辦了中國物理學會高能物理分會第八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2010年中部地區(qū)第三屆摩擦學學術論壇和國學學科建設高層論壇三個高層次的學術會議,聚集了一批在本學科領域取得卓著成就的專家和學者。
  著名國學大師、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溫詩鑄、戴元本、陳和生、趙光達、鄺宇平、吳岳良,他們的蒞臨使昌大生輝,為前湖增色。讓我們帶你走近大師,聆聽教誨———
李學勤:
                   大學生都要具備一定的國學知識
  李學勤,清華大學教授、國際漢學研究所所長、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歷史學科評議組組長,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作為著名的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教授長期致力于漢以前的歷史與文化的研究,注重將文獻與考古學、古文字學成果相結合,在甲骨學、青銅器、戰(zhàn)國文字、簡牘帛書及其相關歷史文化的研究領域均有重要建樹。從1975年起他先后主持和參加過馬王堆漢墓帛書、銀雀山漢簡、定縣漢簡、云夢秦簡、張家山漢簡等的整理、注釋,并利用這些新材料,對戰(zhàn)國以至漢初的學術史、文化史進行探索,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注意。
  來到南昌大學,校園帶給李學勤教授的第一印象便是美麗。當談起相關國學教育的發(fā)展時,對國學有著特殊感情的李教授勉勵我校大學生都要具備一定的國學知識,“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有義務去了解我們民族所走過的每一步歷程?!蓖瑫r他也強調作為專業(yè)研究,必須要有一批人去深入的研究國學,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
  “中國國學的發(fā)展必將促進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對于現(xiàn)代文化也必將促進其發(fā)展與繁榮。國學的繁榮必將在各個方面促進世界文化的發(fā)展與繁榮?!崩顚W勤教授以此作為對我校國學教育的勉勵。
溫詩鑄:
                    這里老師們的精神狀態(tài)都很好
  溫詩鑄,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教授。
  2000年,溫詩鑄應時任南昌大學校長的潘際鑾院士的邀請,擔任機電工程學院名譽院長。經(jīng)過這幾年的發(fā)展,機電工程學院有了較快的進步,學術水平在不斷提高,不僅申請到了博士點,還申請到了一些很有分量的科研項目。
  溫院士說:“我是豐城人,4歲就離開了家鄉(xiāng),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希望能為江西和中部地區(qū)做點事,促進江西的發(fā)展。”對學校摩擦學科的發(fā)展,溫院士表示,雖然學科發(fā)展與一流大學還有差距,但是這里老師們的精神狀態(tài)都很好,“只要是有工業(yè)的地方,就有摩擦學”,要發(fā)展摩擦學科,必須自力更生,積極走出去,與地方經(jīng)濟、企業(yè)單位緊密結合。
  溫詩鑄院士還特別為我們題詞,援引《禮記·學記》中的一句話來表達了他對昌大師生的殷切期望:“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趙光達:
             科研帶來莫大的精神享受
  趙光達,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理論物理所教授。
  第一次來到南昌大學,趙光達院士對我校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以及硬件設施給予高度評價。“南昌大學完備的硬件設施為學科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作為江西省唯一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南昌大學在未來培養(yǎng)人才和發(fā)展方面有著廣闊的前途,希望昌大不斷取得新的成就?!?br>  趙院士深情寄語昌大學子:“高能物理雖然艱深,但是如果一個理論預言通過建立理論模型,經(jīng)過推導、實驗后獲得證實,那將會是一種莫大的精神享受。希望年輕人有志于迎接這個挑戰(zhàn),進行高能物理知識的研究?!?br>陳和生:
                 這是一所很有希望的大學
  陳和生,中國科學院院士,粒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
員。
  南昌大學良好的校園建設以及學生們朝氣蓬勃的面孔都給陳和生院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陳和生院士認為我校在高能物理研究方面雖然起步較晚,但發(fā)展很快,并有自己的特點,在國內(nèi)也有了相當大的影響力。他指出,“只要南昌大學沿著目前的發(fā)展思路走,繼續(xù)不懈努力,認真培養(yǎng)人才,實實在在地做研究工作,就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br>  陳院士寄語昌大學子:珍惜寶貴的大學時光,靜心學習,為美好的未來人生奠定基礎。對于我校當下的發(fā)展和未來前景,陳院士予以了充分肯定:“這是一所很有希望的大學,建設手筆大、發(fā)展速度快、管理措施好,要為江西省和國家培養(yǎng)大量人才?!?br>鄺宇平:
                   拿獎不是一個人的奮斗
  鄺宇平,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清華大學教授。
  獲得諾貝爾獎不僅是中國物理界也是中國所有學術界的夢想。鄺院士認為,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不是說某一個人跳出來就能實現(xiàn)的,這需要整個國家的力量提高到國際水平?!澳锚劜皇且粋€人的奮斗,而是一個團隊的努力。”正如牛頓所言,“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br>  對于正在求學的昌大學子們,鄺院士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熱愛高能物理,熱愛科學的精神。“也許把高能物理作為一個專門課題來研究會覺得很枯燥,但如果把它當做對自然界的一種探索,一切都不會顯得那么困難。”
戴元本:
                   南昌大學的未來會更美好
  戴元本,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
  學術研究是超脫俗世的一種追求,對于未來大學生的走向,戴院士語重心長地說:“現(xiàn)在處于社會轉型期,你們面臨的處境與我們那時候不一樣。我希望有一部分人,哪怕是少數(shù)人,能夠專心于科研,不計名利,不要考慮能不能賺錢,僅僅從自己的興趣出發(fā)把科研做好。除了科研,其他事也應該秉承這樣一種心態(tài)?!边€原科研工作者應有的本質狀態(tài),老一輩人的思維邏輯里溢滿了無限的淡然和執(zhí)著,這也許是戴老教給后輩們所應該遵循的原則。
  在談到對南昌大學的印象時,戴老表示這已經(jīng)是他第二次的南昌大學之行,有感于這山水園林式的大學校園,完備的軟硬件設施讓戴老對江西的變化深有感觸,感覺學科基礎方面正在不斷改進。他也相信江西在未來的科研發(fā)展上會取得不錯的成就,也深情寄語南昌大學的未來會更美好。
吳岳良:
                   昌大的軟環(huán)境明顯提高
  吳岳良,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卡弗里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
  45歲就成為中科院院士的吳岳良來南昌大學已經(jīng)不止一次了,與之前相比,第二次來昌大,昌大的變化讓他感受頗深,“昌大的軟環(huán)境明顯提高,這次高能物理會議的活躍程度和工作進展就能明顯地體現(xiàn)出來?!彼麖娬{:“軟環(huán)境十分重要?!?br>  吳院士從個人經(jīng)歷出發(fā),提出三點成功信條:第一,樹立目標;第二,尊重自己的興趣,從興趣出發(fā);第三,激發(fā)自己為目標奮斗的激情?!皩W生時代需要為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努力,但是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br>  吳岳良院士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校的優(yōu)勢和不足,有針對性地對我校同學提出了建議,并表達了他的殷切期望。愿我校今后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績。攝影:甘雨 田海虹 陳文文:田海虹 甘雨 馬青 周敬新 李賀 孫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