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眼淚、死亡、救援、尋人、學生被埋、通訊中斷……”夢魘般的畫面再次重現(xiàn),數(shù)百人失蹤離去,數(shù)萬人受傷滴血。廢墟下的孩子在苦苦掙扎,廢墟上的父母心急如焚。這一切發(fā)生在一個叫玉樹的中國小縣,這一切定格在公元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
這一刻,玉樹在哭泣,中國在哭泣。
“災情發(fā)生后,國家立即啟動一級響應預案,迅速組織救援隊伍進入災區(qū),武警駐軍迅速出動搶救傷員。災難發(fā)生不到12小時,軍區(qū)醫(yī)療隊已趕赴災區(qū),救援既迅速又有條不紊……”又是熟悉的播音員的聲音,不同的是,這一次,腳步走得更急,心卻更加沉著、鎮(zhèn)定。
如果說,昨天的汶川讓這個古老的民族煥發(fā)出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那么今天的玉樹則考量著這個文明古國面對天災的沉著與淡定。無需懼怕,坦然面對。這個民族,這個古國,經(jīng)歷了上一次的大難洗禮,已然漸趨成熟。不見了昨日的慌張失措,今天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默默進行;不見了昨日的惶恐不安,今天人們,面對大災,悲而不傷。大家各司其職,都在守望著心中的玉樹。
你瞧,一個樸實的中年人帶領(lǐng)著一支隊伍正急匆匆地向我們走來,他們帶著21臺二手重型機械車、16臺發(fā)電機和3000頂帳篷有如急行軍似地前進。他們不是軍隊,但是他們發(fā)揮著軍隊一樣的力量。汶川地震,就是這支隊伍,救回128條生命,共捐了785萬元現(xiàn)金、2300頂帳篷、2.3萬臺收音機、1000臺電視機、1500臺電風扇、8000個書包……今天,他們又一次整裝出發(fā),奔向另一個地方,為了同一個目的。
這是玉樹的榮譽“縣民”——陳光標,被稱作中國的首善。共和國的總理也向他致敬。他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公民社會的代表,一個社會走向成熟的最好體現(xiàn)。
你看,一個頭發(fā)花白的長者踏著斷裂的鋼筋混凝土板,爬上幾米高的廢墟,了解搜救情況,并同救援隊員握手。他對圍攏的百姓說:“鄉(xiāng)親們的痛苦就是大家的痛苦,鄉(xiāng)親們失去的親人也是大家的親人。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盡百分努力,決不放棄。”當聽到一位百姓失去多位親人時候,他眼含熱淚。斑斑白發(fā)見證著他為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承諾。他常跟人們說要堅定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這就是共和國的總理,被稱為中國最忙碌的人。作為百姓的主心骨,他義無反顧為玉樹守護,為中國守護。
多難興邦。每一次巨大的災難都是以歷史的進步作為補償。每一次抗擊自然災害的過程,不僅是推動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過程,更是迎接挑戰(zhàn)、鍛造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過程,因為它用一種特殊方式考驗著這個民族和整個社會的救援能力和互助精神。經(jīng)歷了汶川之痛的中國人是堅強的、勇敢的,永遠是震不跨的。我們更相信,玉樹將再一次見證中國人的堅強!歷史會證明,地震能摧毀一些東西,但它必將以另一種形式重塑。
從今天起,我們一起守望玉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