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與寫作結緣
談起我的寫作,要回到10多年前的大學校園里。那時,還是一名來自農村,說話、穿著、學習都不起眼的文學院學生,出于對寫作的興趣,加入了校學生會宣傳部,承擔起《學生會通訊》的編輯。作為部門負責人,每逢學校搞大型文體活動,我都去做宣傳報道。慢慢的,在老師和學長的指導下,我寫的稿件被發(fā)到學校內網上,班里同學看到后紛紛投來羨慕的眼光。
記得有一次,下課后行走在校園的櫻花大道上,突然聽到廣播里在讀我的稿子,當時興奮得快要跳起來。隨后,買了一大包零食,飛速奔向宿舍,獨自一人偷偷樂了很長時間。印象更深的是,2008年9月,學校舉行一年一度的迎新活動。我寫的《金秋九月齊放歌
百年師大耀輝煌——西北師大舉辦“金秋九月·十月放歌”活動》,發(fā)表后受到了好評。
當時,只是一名學生,期望通過參加各類活動,豐富校園生活、鍛煉個人能力。至于未來的道路,在極力尋找突破的同時,夾雜著一些朦朧與模糊,有時想著考上公務員、有時幻想當一名教師,沒想過專門從事寫作。然而,我竟然反映遲鈍,意識不到自己已能寫一些簡單的新聞報道,注定將為我后來的寫作道路起好步、開好頭。也正是那段持續(xù)時間不算太長的業(yè)余寫稿經歷,成為我一生值得懷念的美好記憶。雖然沒有產生什么轟轟烈烈、名噪一時的反響,但的的確確帶我走出了寫作的第一步,成為通往寫作殿堂的寶貴精神財富。
第二步:報紙首發(fā)稿
大學畢業(yè)后,我成為了一名煉焦工人,在基層班組從事倒班作業(yè)。面對艱苦的環(huán)境,我感到低落和失望、迷茫和彷徨,甚至產生了放棄的念頭。工作中常常遭到一些批評和嘲笑,有時窩著一肚子委屈和淚水,想訴說出來,但無人理解。感到命運無力改變之時,我想到了寫作。但剛開始對工廠一無所知,不知道寫什么,也無從下手。后來,漸漸捕捉到了一些素材,竭盡全力寫出來,結果被支部書記PASS掉了。
直到有一天,廠里舉辦青工思想教育座談會。我是當中比較顯眼的一個,原因是和煤焦化、化學、化工等理工專業(yè)的大學生不同,我是個文科生,但干著和他們一樣的工作。會議結束后,廠宣傳干事讓我寫個稿件,可能有意在考驗我。當時,我并沒感到什么新奇,也沒想到能發(fā)表。于是,按照在學校時寫報道的老套路,完成后就交了上去。
出乎意料的是,沒過幾天,作業(yè)區(qū)的管理技術人員告訴我,我寫的稿子在報紙上發(fā)表了。開始,我都有點不敢相信。那時,還沒有電子報,只好四處打聽,直到急切地找到那份報紙后,親眼看到了《焦化廠開展青工思想教育》的稿件和我的名字。雖然只有100多個字,在報紙二版的基層動態(tài)欄目里,但那是我上班后真正意義上發(fā)表的第一篇稿件,給當時處在迷茫、低谷中的我給了巨大信心和鼓舞。我清楚地記得,那天晚上,我拿著那份報紙,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心情是何等激動與興奮。
?我在報紙上發(fā)表稿件的事,很快在班組傳開了。我不僅獲得了班里人的尊重,也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從此,我上班時也有了底氣,在班組里慢慢抬起了頭,班長也經常給我安排一些與寫作相關的工作。那次之后,我更加堅信了自己,找到了新的目標和方向,點燃了火熱的激情。接下來的日子,只要有空我就寫,一篇接著一篇寫,大膽地寫、積極地寫,只要我認為有亮點的就去寫,不怕寫不好被人笑話、也不怕寫錯了丟人、更不怕別人找出毛病。凡是每一篇,我都追求完美、努力寫到最好,都投入全部的真情實感和百分之百的熱情。如果沒有新聞題材,我就寫文藝稿件,或者政研論文,不僅發(fā)表在報紙上,還刊登在黨群、工會等雜志上。越寫越能寫,越寫越寫不完,寫的都是身邊的人和事,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發(fā)表的也就越來越多。
第三步:新聞采訪路
兩年后,企業(yè)安排學文科的大學生到報社見習,錘煉文字功底。因為之前經常給報社投稿,我被第一批選中。在報社的舞臺上,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去企業(yè)的每一個廠礦采訪,采寫出一篇篇鮮活的報道,高爐上、書桌前、燈光下,美妙的文字、思想的火花、經典的智慧,都令我難以忘懷。
半年后,我從眾多大學生當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一名正式記者。由于來自基層,我對基層和基層工人有著深深的眷戀和情感。每天我都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去廠區(qū)采訪,無論節(jié)假日還是深更半夜,不管是火紅的生產現(xiàn)場、還是荒涼的大山深處,我都義無反顧、執(zhí)著前行,在風雨無阻的路途上,尋找那些最真實、最感人、最新鮮的新聞故事。而這一走,就是5年多。5年來,我騎著電動車、背著照相機、帶著采訪本,走遍了廠區(qū)的每一個角落、見證了一個個溫暖的故事、遇見了無數可敬可愛的人,記不清寫了多少稿件,也數不清去了多少地方,但一直在采訪的路上行走。那時,我頭腦中還沒有外宣的概念,只是一心一意為報紙供稿。不知不覺,許多稿件被外部媒體轉載,有時自己都不知道。2018年,我被嘉峪關市評為新聞宣傳占線上的愛崗敬業(yè)“最美雄關人”,第一次被采訪。那一刻,我切身感受到了“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正義與豪情。
2018年10月,我去遙遠的加勒比海島國牙買加擔任英語翻譯。工作之余,我兼任宣傳工作,采寫的一篇篇發(fā)生在海外的新聞報道發(fā)回國內,引起廣泛關注。去年回國后,我又回到了熟悉而親切的新聞宣傳崗位上,無論是新媒體編輯,還是外宣工作,我都沒有脫離曾經給我?guī)黻柟馀c溫暖、激發(fā)我的斗志和激情、讓我注定鐘愛一生的寫作。今天看來,我在那時寫的一些稿件有不足之處,但是當時的寫作精神想起來連我自己都感到敬佩。試想,如果沒有那時的沖勁和韌勁,后期在寫作道路上的收獲也就無從談起。
第四步:未來寫作夢
如今,我的投稿范圍開始從企業(yè)內部走向企業(yè)外部,在更加廣闊的舞臺上展現(xiàn)自我。每當看到我的稿件在《新華社》《中新社》《世界金屬導報》《經濟日報》《工人日報》《甘肅日報》《甘肅經濟日報》《甘肅工人報》《嘉峪關日報》等外部媒體上發(fā)表時,心里充滿了幸福和感動。回首走過的寫作之路,想到我的第一篇稿件,以及稿件背后的艱辛與淚水,我激動得熱淚盈眶。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真情和感動,讓我回味無窮、久久難以平靜,幾乎無法用語言表達。正是因為經歷了迷茫時期的黑暗與摸索,才有了光明時期的輝煌與成就,才會有對未來的期許和盼望。
哲人說,路是一步一步走的。寫作亦是如此。未來的路上,可能會遇到曲折與磨難,無論在什么地方、走上什么崗位、從事什么工作,我都不會放下手中的筆,讓思緒沿著心所向往的方向,在文字的海洋里,尋找精神的歸宿、解除內心的孤獨。是的,寫作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我要感謝生活、感謝寫作,感謝我發(fā)表的第一篇稿件、感謝我寫過的每一篇稿件,是他們鋪開了我通往文字世界的大門,給困惑中的我送來了溫暖和力量,也給我的人生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樂趣。
王天海,畢業(yè)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MBA,長期從事新聞宣傳工作。作品發(fā)表于《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世界金屬導報》《經濟日報》《工人日報》《中國冶金報》《甘肅日報》等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