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不出”時咋辦?“三招”過坎
這是一種正常現(xiàn)象,沒什么可大驚小怪的。原因嘛,可能不少,暫且不去管它。要緊的是該“怎么辦”?據(jù)筆者多年觀察與自己的體會,有以下“三招”可過坎。
魯迅先生說:“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span>毛主席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曾指出:“我們怎樣?不是明明腦子里沒有事什么東西硬要大寫特寫么?不調(diào)查,不研究,提起筆來‘硬寫’,這就是不負責(zé)任的態(tài)度。”從這些話語中,我們可體悟到,不硬寫應(yīng)成為我們寫作時的一個理念和行動。不硬寫,不是說不能再寫。而是說在你“寫不出”、“卡殼”的時候,不要硬著頭皮去寫。寫稿時之所以“寫不出”,說明你對所寫的對象、所論的問題,還有尚未弄清楚的地方。如果在這沒弄清楚的情況下硬寫,能寫得出來嗎?能寫出好稿嗎?由此說,在“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是正確的選擇、是明智之舉。
看看窗外,聽聽音樂,隨便翻看案頭的書報,有時倒會有縷縷文思襲來。為文者需要“文”相助。犀利的雜文、抒情的散文、動人的游記、雋永的詩歌……都會讓人的腦子“換一個境界”。有時還能幫你思路大開,重新燃起你寫作的沖動。人民日報社資深評論員、評論部原主任錢湜辛老師,當(dāng)年的寫作任務(wù)很重,不僅要審閱、編輯很多稿子,還要自己寫社論、評論員文章等。可謂每天筆耕不輟。但有時他也坐在沙發(fā)上翻翻書、看看報。別看他如此“悠閑”,實際上他在“換腦子”。錢老說,寫稿子“卡殼”了,很正常。問題是及時找到辦法。這辦法從何而來?從書中來、從報中來?。?/span>錢老所說,可謂寶貴經(jīng)驗??磿?,啟人心智;翻報紙,開闊思路。很多人都是這么做的,效果還不錯。
?
我國外交戰(zhàn)線的“ 筆桿子”喬冠華,經(jīng)常到北京釣魚臺參加中央一些講話、文件的起草,有時候也遇到“寫不出”的情況。即使他喝茅臺酒能助一時之興,但有時也無濟于事。在釣魚臺院內(nèi)有一花房,里面花草繁茂,空氣新鮮。喬冠華信步走到那里,看看這花兒,瞧瞧那草兒,時不時與工人師傅聊上幾句。一番交談,些許放松,然后再在院子里走上幾圈,精神頓會為之一爽。回到辦公室后,他稍理思緒,再看看那稿子,腦洞大開,信筆寫來,一氣呵成。寫文章就是這樣,有時候一直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倒想不出好點子來。出去走走,換換腦子,文思就來了。以上“三招”已被多人的體驗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辦法;是能“過坎”的妙招!當(dāng)然,文無定法,過“寫不出”這坎,也沒一定之規(gu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期盼大家在這個問題上,多交流、互借鑒,共提高!
(作者為京城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