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如何寫好學生黨員的人物通訊?

微信圖片_20210722143321.jpg

與學員的N次通信

(第37封信)





《華文融媒云》公號周老師來微信說,有一宣傳部部長問,如何寫高校學生黨員的人物通訊?

關于如何寫人物通訊,已有不少文章寫過了。在這里要講出點新意恐怕很難。但這次說要寫學生黨員的人物通訊,指向性很明確,那就再具體講一講這個問題,與大家交流。


要想寫好這類的人物通訊,有以下3點格外需要注意——



一、堅持寫好“這一個”的理念


我一直主張,寫人物通訊一定要堅持寫好“這一個”的理念。

“這一個”,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語言。他強調(diào)的是,要努力探求包括人物在內(nèi)的一切事物的特點、個性;是“這一個”,而不是“那一個”。

那么,我們在寫人物通訊的時候,就要堅持“這一個”的理念,時時、處處注意把握好人物的個性。

比如寫高校學生黨員的人物通訊,我們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案頭工作——

首先把這個人物的情況梳理一下:

1、確認這個人物是高校的學生黨員。

2、何時入的黨?具有幾年的黨齡?

3、這個學生對黨的認識如何?入黨申請書和思想?yún)R報是如何寫的?有無精彩段落?

4、這位學生的家庭情況如何?入黨是否與家庭教育、影響有關?

5、高校學生的主業(yè)是學習,入黨后肯定會承擔一些社會工作。那么這位學生是如何處理“學業(yè)與社會工作”這個關系的?

6、這個學生在師生中的反映如何?人際關系及威信如何?

以上這些問題,都需要了解清楚??梢耘c本人談,也可以找老師、同學了解。只有把這些了解清楚了,才能逐步把“這一個”的特點明確下來。



二、全力挖掘“閃光點”


在明確“這一個”的特點后,我們就需要全力挖掘這個人物的“閃光點”。
寫好“閃光點”是寫好稿子的關鍵一招,誠如人民日報社原總編輯李莊所說:“每篇文章必須至少有一個閃光點。”“至少有一個閃光點”,至多呢?雖沒說,但我想應該是“越多越好”。
當年新華社記者穆青寫焦裕祿這個人物,他就特別注意抓“閃光點”。經(jīng)過幾個月的實地采訪,他們獲得了大量的生動材料,但到寫的時候精挑細選,把最能體現(xiàn)人物特色的“閃光點”突出出來。
時過多年,也許人們對其中有些材料記不清了,但“焦裕祿因肝疼把藤椅頂出了一個洞堅持工作”的細節(jié),不少人都記得。這就是“閃光點”。
當年人民日報社記者范榮康寫大慶鐵人王進喜,在抓“閃光點”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
他寫道:“40來歲的王進喜在1960年3月奉調(diào)前往大慶油田時,一不買穿的用的,二不買吃的喝的,把被褥衣物都交給火車托運,只把一套《毛澤東選集》帶在身邊?!?/strong>
通過這么一寫,把王進喜的“閃光點”寫出來了。
抓好“閃光點”,寫好“閃光點”,是把“這一個”人物刻畫好的關鍵。如果沒把“閃光點”寫出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幾個不生動的例子,那無疑是行文的敗筆。這一點務必要多加注意。



三、運用白描、平實的寫法


寫人物通訊,最忌人為拔高。在這方面新聞界有過沉痛教訓。那些無中生有、把一說成二、瞎編大話空話等毛病,再也不能出現(xiàn)了。

那么,我們在寫這位學生黨員的時候,應該如何寫呢?運用白描、平實的寫法,是其中一招。

白描手法,是魯迅先生所贊賞的一種手法。他說:“白描卻并沒有秘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diào),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span>

我們寫這位學生黨員的時候,可以用這種白描的手法去寫——

1、如實寫這位學生的外表、談吐、動作等,筆墨不需多,點到為止。

2、在寫對黨的認識時,力求在深刻的基礎上確保準確;

3、引用這位同學的話語時,要“原汁原味”,不能編一些話安在被訪者頭上。

4、寫一些表態(tài)性話語時,盡量少用或不用“豪言壯語式語言”,多說一些實在話、心里話。

5、在寫工作表現(xiàn)時,既要寫他(她)的“熱情、干勁”,也要寫他(她)的顧慮、擔心等。這樣寫會更真實可信。

6、在寫好事、貢獻時,寧肯少寫,也要留有余地,不能寫“過了頭”。

總之,這樣寫出來的稿子,不僅令人信服,甚至還會拍手叫好!

以上建議,供大家參考和討論。

(作者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