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就是文中的句子很短,七八個字一句。好讀,易記。短題,就是稿子的標題很短。如消息標題的主題字數不超過12個字,簡潔,明確,一目了然。提倡“三短”文章,是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是受眾閱讀的需求。面對此,媒體人只能順應之,踐行之,不可一味違逆而行。
下面介紹其中的兩位——
“碼字工匠老詹”公號,是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詹國樞退休后創(chuàng)辦的一個公號。詹國樞在公號里發(fā)的文章,大都是“短句、短章”,很好讀。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給了我一個走出縣城的機會。否則,四川金沙江邊那個小縣城,還有一個叫做詹國樞的老頭兒。人哪,總得想辦法挪動挪動,走出固有的已經熟悉的圈子,否則,你就一輩子在這個圈子里打轉轉了......” 在排列上,有點像詩句的排列,一句話占一行,眉清目秀,十分爽快。
2、文學界的實踐者:作家劉心武“碎片式敘述”。
他說,現在不少讀者特別是90后、00后的年輕讀者,很多人已習慣于手機閱讀,不耐煩長篇幅的東西,就是習慣于碎片化閱讀。他最近寫的《郵輪碎片》一書,先確定敘述方略,最后選擇了這種碎片式敘述。讀者可以“隨讀隨歇”“隨閑隨讀”。這兩位實踐者的文稿,已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贏得了不少受眾的好評。
回答很簡單:形勢發(fā)展使然,受眾喜歡“短”。現在人們的工作、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們也大都從網絡、手機上獲得各類信息。面對太多的信息,人們一般都挑著看,舉凡那些題短而新穎的消息、舉凡那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大都是人們的首選。在此種形勢下,那些長標題、長句子、長篇幅的稿子,恐怕看的人不會很多。文章是寫給人看的,如果因篇幅太長、句子啰嗦而失去讀者,那是得不償失的。寫了好長時間的文章到頭來沒人看,對作者來說,豈不是悲哀之事?然遺憾的是,這類事情就在眼下經常發(fā)生著。怎么辦?要想自己的文章有更多的讀者,那就請在“三短”上多下功夫吧!
功夫一:改長句子為短句子。
長句子的弊端顯而易見,不僅讀著費勁,還看不大懂。能否把句子改短一點呢?完全可以。作家老舍先生在這方面是高手。他曾說:“我自己寫文章,總是希望七八個字一句,或十個字一句,不要太長的句子。每寫一句時,我都想好了,這一句到底說明什么,表現什么感情,我希望每一句話都站得住?!?/span>他還說:“當我寫了一個較長的句子,我就想辦法把它分成幾段,斷開了就好念了。別人愿意念下去,斷開了也好聽了,別人也容易懂?!?/span>老舍先生所言,確為經驗之談。我們當好好學習。
學校黨委班子召開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整改暨深化“三個以案”警示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45個字)。就脫貧攻堅“回頭看”整改、深化警示教育專題(肩題)消息標題中有多種表現形式,當遇到長題時首先要想到這諸多的形式并運用之。比如上面這個標題,由于采用“肩題-主題”的形式,主題字數不但減少了,還簡潔、明確。
前不久我收到一位老報人寫的關于“寫作之法”的稿子,內容不錯,但篇幅過長(有七八千字)。而且其中的有些段落是“一寫到底”。看了稿子,既欣喜又擔憂。欣喜的是老報人依然在寫稿,精神令人贊佩!但又擔憂“這么長的稿子有人看嗎?”于是,我自作主張把這長稿子分開幾次發(fā),每一篇的文字保持在千字左右。這樣一改,受眾反映不錯,覺得文章短、印象深,有收獲。
小結語
提倡“三短”文章,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在這里請拋棄那種“寫長文章才是本事兒”的片面看法吧!長與短,不可偏廢,但眼下急需的是“三短”文章。讓我們在這方面再作努力!
(作者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