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法家啟功寫過一副對聯(lián):“行文簡淺顯, 做事誠平恒。”這句話說出了寫文章的基本要求和做人的基本道德。
啟功先生書寫的對聯(lián)
這句話中的“行文簡淺顯”該怎樣理解呢?
“行文”即是寫文章。不論是寫記敘文還是說明文,不論是寫新聞稿還是寫小說,甚至是寫一張便條,都屬于“行文”。
“行文”的基本要素是主題、材料、結(jié)構(gòu)、語言。古人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卑徒鹫f:“我寫作一不為吃飯,二不為出名,我藏在心里沒有說出來的話是:我是春蠶,吃了桑葉就要吐絲,哪怕放在鍋里煮,死了絲還不斷,為了給人間一點溫暖。”唐代柳宗元說:“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p>
由此可見,“行文”是一件苦事、難事,也是一件樂事。
“行文簡淺顯”這句話中的“簡”“淺”“顯”這3個字該怎樣理解呢?
簡:“言簡意賅”是好文
“簡”,不能理解為簡單、簡易、簡陋,而應(yīng)理解為簡樸、簡約、簡潔。即我們常說的“言簡意賅”的“簡”,“簡明扼要”的“簡”,“大道至簡”的“簡”。寫文章不要太啰唆,該簡略的地方就簡略,該簡寫的地方就簡寫。惜墨如金,簡短精練是應(yīng)當(dāng)追求的寫作風(fēng)格。
在新聞報道中,有一種體裁叫“簡訊”,指的是是動態(tài)消息的簡明新聞,其特點是文字較短、內(nèi)容更為單一集中,一般只有百字左右,甚至只有十幾個字,既短又快,讓讀者一目了然。如:“國際短波”“祖國各地”“要聞簡報”“本市快遞”“新聞集錦”等。這種形式有利于擴(kuò)大報道面,更多更快地反映動態(tài),活躍版面。
在各地各單位的工作中,經(jīng)常會用到各種“簡報”。“簡報”是傳遞某方面信息的簡短的內(nèi)部小報,具有匯報性、交流性和指導(dǎo)性特點。它簡短、靈活、快捷,及時反映動態(tài),對工作有促進(jìn)作用,簡、精、快、新、實、活是它的基本特點。
除了“簡訊”和“簡報”外,寫其他文章也要力求“簡”。古人說;“文約而事豐”“文簡而意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堵毅憽分挥?1個字,《愛蓮說》只有百余字,《岳陽樓記》只有300多字。精簡的文章同樣能講出深刻的道理。
淺:“深入淺出”出佳作
“淺”,不能理解為淺薄、膚淺,而應(yīng)理解為“深入淺出”,即寫文章要做到觀點主題意義深刻,但在語言文字的表達(dá)方式上卻是淺顯易懂的。盡量不要寫那些半文半白、半通不通的文字,或者歐化的倒裝句之類的文字。連篇累牘的華麗辭藻,咬文嚼字,或是故作深沉的引經(jīng)據(jù)典,寫得晦澀難懂,絕非好文。
如果文章能用形象的語言來說明道理,用人民群眾樸素的話來講故事,就能讓人聽得進(jìn)、記得住、傳得開。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比較好懂易讀,其原因是,白居易每次寫完詩后,都會把自己的詩念給那些不識字的農(nóng)村老人聽,老人聽懂了,白居易就會定稿;要是老人沒有聽懂,白居易會一直修改,直到他們能夠聽懂為止。
正是白居易這種扎根于民間的創(chuàng)作精神,使得他的詩不但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而且通俗易懂。如《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等作品,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詩中的佳句“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雅俗共賞,傳誦千年。
顯:“立意顯明”方傳神
“顯”,指的是文章內(nèi)容要顯明,要突出重點,鮮明地亮出觀點,表明立場。而不是含含糊糊,東拉西扯,不得要領(lǐng)?! ?/p>
文章只有主次分明、詳略得當(dāng),才能凝練傳神,有針對性,有吸引力。
毛澤東對宣傳干部說:“我們黨所辦的報紙,我們黨所進(jìn)行的一切宣傳工作,都應(yīng)當(dāng)是生動的,鮮明的,尖銳的,毫不吞吞吐吐。這是我們革命無產(chǎn)階級應(yīng)有的戰(zhàn)斗風(fēng)格。我們要教育人民認(rèn)識真理,要動員人民起來為解放自己而斗爭,就需要這種戰(zhàn)斗的風(fēng)格。用鈍刀子割肉,是半天也割不出血來的?!?/strong>
與簡、淺、顯的文風(fēng)相反的文風(fēng),就是人們常說的假、大、空的文風(fēng)。有的文章套話、空話連篇,有的故弄玄虛、任意拔高,有的不論主次,穿靴戴帽,冗長空洞。這樣的文章,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各種媒體上。
反對假、大、空,提倡簡、淺、顯,仍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wù)。
(作者系人民日報資深記者、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培訓(xùn)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