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勞動文化思考□海 云
記得小學時,我們常受到“德智體美勞”要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要我們熱愛勞動。這里的勞動其實主要是體力勞動。教室的衛(wèi)生要輪流值日打掃,黑板要輪流值日擦??墒菨u漸地隨著受教育程度的加深,仿佛對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從思想到行為上大有避而遠之之勢。勞動也就漸漸地淡出了我們的視野。直到今年暑假的一天,勾起了我對勞動的思索。
暑假,08級新生將到之際,被一位同學扯去一起干一項工作:搬運新生行李。面對堆積如山的包裹,我一下子傻掉了: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將要用雙肩把它們一包包地、一步步地背上六樓、五樓,然后分到每一個寢室?這將是多么痛苦的工作呢?在我尚沒有反映過來之際,一些同學已經(jīng)開始工作了。一切都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肩上背著又大又沉的行李包,佝僂著腰,一步一步地踏著樓梯,大伙伴隨著步子不自覺的哼著一種從未唱過的調子,一種發(fā)自內心的節(jié)奏向我們注入了新的力量,這沉重的力量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大地之真實,感受到腳之真實,感受到每一塊肌肉、每一根骨骼之真實。
接下來想每一個床鋪分席子,我漸漸地總結出這樣一套程序型的動作:懷抱一捆席子,曲臂捏住一張,使勁伸手揮過去,正好落在床上。那種節(jié)奏感與力度感,給我?guī)硪环N從未有過的享受。
我對同伴說,我們建立一個大學生體力輸出俱樂部怎么樣?半年至少進行一次體力勞動輸出。同伴報之以一笑。
然而,我是認真的。構建社會主義榮辱觀中說“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這是有其現(xiàn)實意義的?,F(xiàn)代西方社會不斷有人對下述社會現(xiàn)象表示深深的憂慮:通過微電子生產(chǎn)力而大大增多的社會時間儲蓄并沒有等量地轉換為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閑暇,而是一方面制造了大規(guī)模失業(yè),另一方面卻又加劇了勞動的緊張程度。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使人轉變成一個機器人,人當然不可能獲得幸福和解放,而人滿以為通過第三次工業(yè)革命讓人被機器人代替時,可以真正獲得幸福和解放。但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把人們的這一幻想輾得粉碎。人們所看到的殘酷現(xiàn)實是:現(xiàn)代社會在不斷地拋棄“過剩者”、使之陷于貧困境地的同時,其成本核算機器又晝夜不停地驅趕那個最后剩下的工人像機器人一樣去干活。我們一定要盡量避免這種社會現(xiàn)象在我們的國家出現(xiàn)。
隨著我國人均GDP突破一千美元,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人們積累起了更多的財富,同時也可以支配起更多的閑暇時間。隨著國人“閑暇”的權利正在得到逐步充分地落實,簡單的吃喝玩樂之風有抬頭跡象,有輕視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之勢。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精英,作為國家的棟梁,該如何面對和理解祖國提出的“尊重勞動”“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呢?
我想起馬克思的一段精彩論述:吃、喝等明明是動物的功能,可人卻完全專心致志地享受,把此當作人的獨有的功能來對待,而勞動明明是只屬于人的功能,人卻偏偏不加以重視,只是把它作為一種手段,實際上也就是把它看作是動物的功能了。他認為,人的真正的解放是勞動的解放,也就是使勞動真正成為目的,而不是手段。馬克思把作為人類理想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定義為“勞動復歸”的社會。
而當下,我們只談就業(yè)而不談勞動。復旦陳學明教授要求把“勞動”(work)與“工作”(job)或“就業(yè)”(employment)區(qū)別開來。他認為就業(yè)強化了人們把勞動僅僅作為一種掙錢謀生的手段的觀念,從而在觀念上形成了“只是在消費領域而不是在生產(chǎn)領域尋求滿足”的誤解,人的勞動的過程成了一個強迫的痛苦的過程,只要勞動的強迫性一旦解除,人們就會像逃避瘟疫一樣逃避勞動。在社會轉型的重要時刻,我們國家提出要“尊重勞動”和“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不僅是深刻的,而且也是及時的和現(xiàn)實的。
馬克思曾經(jīng)提出,勞動之所以對人來說特別重要,主要在于勞動能滿足人的三個方面的需要,即生存的需要、發(fā)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勞動能滿足人享受之需要,讓我想起了許多,解除了我許多的疑惑。
有一陣子網(wǎng)上海選最美的女民工。10月 9日,瀘州論壇網(wǎng)友“長江不回頭”在網(wǎng)上發(fā)表了一組在建筑工地上拍攝的照片。一個長相俊秀的年輕女子在工地上和男工友一起挑灰漿、干重活,盡管柔弱的肩上壓著沉重的擔子,但眉宇之間還是露出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勞動的喜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組照片立即引起一陣網(wǎng)絡旋風。網(wǎng)友紛紛贊美為城市建設灑下辛勤汗水的農(nóng)民工,發(fā)出了“勞動者最美”的呼聲,并將“最美女民工”的桂冠獻給照片上的女子。 后來看到一些紡織廠工人的照片,陶醉于勞動當中,別有一番美。
適當?shù)囊龑Т髮W生的勞動觀念,讓大學生有在體力勞動中享受勞動的經(jīng)歷,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有著積極作用,對將來的社會勞動觀念有著引領作用。
引導大學生的勞動觀念,就是要在大學里培養(yǎng)一種尊重勞動、享受勞動的文化。前面提到的“大學生體力輸出者俱樂部”,當然只是其中一個小的方面,大學還有一個很大的資源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勤工組學”。勤工助學不應當僅僅作為幫助貧困學子完成學業(yè)的一個存在,它還應當成為大學勞動文化的一個主體,來引導大學生熱愛勞動享受勞動的觀念;不僅有勤工助學之功能,還應當有體驗勞動之內容。
培育大學勞動文化,我認為具體可以這樣做:
甲、改組勤工助學為“勞動社”,加大熱愛勞動、享受勞動的宣傳,開拓更多兼職、實習崗位,為更多的同學制定“勞動套餐”,如一學期一次的體力勞動,挖掘勞動中美的瞬間與享受的經(jīng)歷。
乙、結合各專業(yè),就其實習中加大體力勞動、手工勞動的成分。其實就學生來說,一定的手工勞動是很受歡迎的。我們金工實習中曾花了一天時間自己做出一把榔頭,雖然給大家?guī)砹似?,但隨后就成為大伙一段愉快的談話主題。
丙、成立大學生體力輸出者俱樂部。
大學勞動文化就是要培養(yǎng)尊重勞動的氛圍,激發(fā)享受勞動的觀念,進而引領社會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