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母親稱“媼”


  我的父母叫自己的母親為“媼”,寧波北侖東部柴橋、郭巨一帶都這么叫?!皨嫛惫糯菍夏陭D人的通稱,也可特指母親,《廣雅·釋親》:“媼,母也?!鼻迦送跄顚O疏證:“媼為母之異名?!惫苣赣H叫“媼”,意義是吻合的;但從語音看,卻有一定差異。北侖話稱母親的那個詞音[藜u53],與倭寇、蝸牛的倭、蝸同音;而“媼”《廣韻》烏皓切,今音[蘅35],與襖同音。所以我一直懷疑“媼”是不是家鄉(xiāng)話用來稱母親的那個詞的本字。但找不到更加合適的字,姑且用“媼”來表示。
  母親稱“媼”,這是一個非常獨(dú)特的稱呼,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稱呼(浙江江山、慶元等地母親叫“姐”,也是一個獨(dú)特而古老的叫法。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姐,蜀謂母曰姐?!保H欢驮谖辶昵?,這個原本屬于方言基本詞匯的“媼”卻遭遇到了挑戰(zhàn),從此不再風(fēng)光。上世紀(jì)五十年代,當(dāng)鄰居家的孩子還滿口“媼”、“媼”、“媼”地稱呼自己母親的時候,我們兄弟姐妹已經(jīng)稱母親為“阿姆”了,有的人家則稱“阿娘”了。至于我們的下一代,則幾乎無一例外地稱母親為 “姆媽”、“阿姆”等,而不再叫“媼”了。
  原因很簡單,“媼”,難聽!
  難聽的原因是,“媼”與寧波話當(dāng)糞便講的“屙”讀音極為相近:媼音[藜u53], 屙音[藜u44],聲母相同(零聲母),韻母相同,只是聲調(diào)不同,媼類似普通話去聲, 屙類似普通話陰平。
  這是一個在北侖廣為流傳的笑話:
  老師家訪,問學(xué)生:“媼呢?”學(xué)生回答說:“媼炒蛋。”
  師生問答的字面意思是:老師問學(xué)生:“媽呢?”(你媽在干什么呢)學(xué)生回答說:“媽炒蛋?!保ㄎ覌屧诔措u蛋)問題就出在“媼炒蛋”上,“媼”與“屙”諧音,聽起來多么不雅!
  中國人對人對物的稱呼向來有避俗求雅、避兇求吉的文化心理和審美取向。筷子,古代叫“箸”,“箸”與“住”同音,過去行船使帆靠風(fēng),沒有風(fēng)船就要停住,因此船家最忌諱“住”,于是“箸”改稱為“快”。明陸容《菽園雜記》卷一:“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中為甚。如舟行諱‘住’,以‘箸’為 ‘快兒’?!薄翱臁焙髞聿艑懽鳌翱辍?。今寧波城區(qū)及大部分縣市區(qū)“筷”讀[k‘u],慈溪(部分)、余姚(部分)、上虞、紹興、嵊州則讀[k‘ua],與快同音,后者正是保留了 “筷”的本音。舌頭的“舌”與“蝕”同音,商家做生意是為了賺錢,最忌諱“蝕”,于是“舌頭”稱為“賺頭”,舟山漁民甚至稱“石浦”為“賺浦”,稱 “食罩”(用來罩飯菜的罩子)為 “賺罩”。出于對殘疾人的同情,寧波人婉稱“瞎子”為“亮眼”,如:“請亮眼先生算算命看?!卑┌Y人人都怕,人們有意回避“癌”字,于是新寧波話把“癌”說成“壞毛病”,如:“該人生壞毛病了,運(yùn)道咋介推扳了!”
  也有例外。如“棺材”,本該避忌的,吳語卻可以指稱人?!靶」撞摹北臼菍幉ǖ囊痪淞R人話,用于罵小孩或年紀(jì)較輕的人,相當(dāng)于短命鬼,如:“該小棺材時格搭人家造孽,氣也撥其加煞了?!钡袝r也可用做對小孩子的昵稱,如:“阿拉屋里小棺材書勿咋看,考考成績倒交關(guān)好?!敝劣谟械牡胤桨颜k公大樓設(shè)計得形如棺材,則是借其與“官財”諧音,寄寓“升官發(fā)財”之意,這又當(dāng)別論了。
  謹(jǐn)以這篇短文記錄和懷念“媼”這個曾經(jīng)無比熟稔、如今卻漸行漸遠(yuǎn)的神圣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