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都看好
">
電子報
電子報

當代作家畢飛宇作客江寧校區(qū)□支持經典通俗化的努力
□網(wǎng)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都看好



  畢飛宇:著名作家、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畢業(yè)于江蘇揚州師范學院,代表作品 《青衣》、《平原》、《慌亂的指頭》、《哺乳期的女人》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玉米》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


  11月9日晚,著名作家、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畢飛宇來到江寧校區(qū)大學生活動中心,作客我校2010年秋季讀書活動月“名家論道”系列講座,和我校師生一起交流文學。
  初次見到畢飛宇,他給人印象年輕、樸實、沉穩(wěn)、謙遜,從他的講談中更深入的了解到,他是一位專心于文學創(chuàng)作、對社會洞悉敏銳細致、講演幽默風趣的作家。他講述了自己寫作的原因:“我為什么要寫作?寫作的基本目的是交流,是把書寫出來給別人看。也許以后的某個時候,或在臥室里,飛機上,火車上,有人還捧著我的書和我對話,這是一件多么快樂多么令人向往的事?!碑咃w宇先生希望通過作品找到讀者和自己的共同點,找到彼此都感興趣的話題,他更加希望的是和學生們一起交流文學,并且能夠在觀點上相互切磋。
問:現(xiàn)代很多作家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參雜了宗教信仰,那么您是怎樣看待文人宗教信仰這種現(xiàn)象?
  畢飛宇:文人宗教信仰在之前并不存在,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才逐漸顯現(xiàn)。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人民的思想束縛被釋放,言談得到自由,宗教信仰在文人中得以體現(xiàn)。
  有人說,“文學之所以令人失望,是因為中國作家、中國文學缺少宗教信仰?!钡牵臀艺J為,這其中不免有過于神化宗教的力量在里面。諸如,基督教,佛教宣揚的關懷,憐憫,幫扶等,這些本是人類產生的自身需求,屬于自我分泌物,而我們卻把它當成是宗教宣揚的,是宗教強加給人類的。這其中神化成分蒙蔽了人類的眼睛。
  此外,宗教是否真的是真,善,美的嗎?自古羅馬時期,基督教成為西方社會的國教后,宗教的殘酷性更是顯而易見?;鹦痰葒揽岬男谭皩V?,獨尊等思想讓人類在上帝面前匍匐了1000多年。因而,我們在意識到宗教的親和力的同時,更應該了解到它殘酷的一面。作為一個文人,更應該如此。對人類極其重要的是自由,比自由更重要的是寬容,這兩者皆為人的本性,并不是宗教所賦予的。
  問:現(xiàn)在很多學者研究人員致力于將經典作品通俗化、文學大眾化,您覺得這種現(xiàn)象對文學發(fā)展有什么影響?
  畢飛宇:對這種現(xiàn)象我要唱贊歌。一本再好的書如果只有一小部分人看,他的影響力是很有限的,他的價值也是要大打折扣的。不管科學,美術,還是文學作品都應該盡可能的增加它的受眾的覆蓋面。無論是余秋雨還是易中天,我都是很歡迎他們將傳統(tǒng)歷史文化普及化的。但是對于那種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將書籍庸俗化或者將傳統(tǒng)文化中的糟粕還放入其中的行為我是堅決抵制的。因此如果一個學者能夠真正校對翻譯好經典,那么我愿意做他的讀者。
  問:您認為文革對于當時以及后來的中國文學有何影響?
  畢飛宇:“寫完了《玉米》和《平原》,我覺得對自己有了一個交代?!痹凇镀皆愤@本書的末尾,我特意囑咐編輯幫我加上了這樣一句話。之所以要加這么一句話是我認為,作為現(xiàn)在的我們,特別是青少年不應該輕易忘記文革那一段年代,那曾經是我們的父輩們生活過的歷史。
  《玉米》以1971年切入話題,而《平原》是以1976年以后四人幫粉碎為背景。前者主要描寫文革前期流血、沖突現(xiàn)象,后者主要敘述文革對人們的深重影響。我寫這兩本小說旨在喚醒現(xiàn)今的中國人對文革時期的關注。
  文革期間的作品大多雷同,描寫的就兩類人,好人與壞人。寫的就是一件事情,好人抓住壞人并將其消滅。文革后的“傷痕文學”形式有所改變,但本質上除了多了些宣泄憤恨外仍然沒有變化。魯迅先生說,我們國家的國民性不容樂觀,我們是一個健忘的民族,中國人往往不愛反思。在他的作品中,時刻把握人物性格,切入人物內心,描寫的小說人物具有多面性,生動性。我們對這種鮮活的人物塑造理應傳承。
  問:你曾說中國文學正處于尷尬的時期,那么你認為未來中國文學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是繼續(xù)你們的樸實農村文學路線,還是會出現(xiàn)一種新的文學風格,會不會有人在未來的特定時期創(chuàng)作出具有劃時代的作品,從而引領中國的文學發(fā)展?
  畢飛宇:中國作家在過去的120年里是不幸的,相對自由的只有那么十幾年,而這十幾年只意味著讓一個作家寫完一個長篇。經典的作品千萬不能著急,在短期內出現(xiàn)經典作家、經典作品可能性并不是很大。經典作品的產生,起主導作用的并不是作家本身,能夠成為經典作品往往是外部環(huán)境、經濟政治教育環(huán)境、社會心理需求這些所誘導的。作家要做的就是孜孜以求、認真勞作,用文學來給讀者帶來快樂。”
  問:請您談一下文學對醫(yī)學的影響,以及文學閱讀對醫(yī)學生的必要性?
  畢飛宇:我覺得讀不讀書和你能否成為一個好醫(yī)生沒有絕對的關系。但是醫(yī)生只是你生活中的一個角色,除了醫(yī)生,你依然還是是女兒,妻子,母親,女鄰居。此時如果想要管理好你的家庭,處理好鄰里之間的關系,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我們不妨多讀讀名著,書中的人物向我們詮釋了為人處事的道理。所以,讀書和你的職業(yè)素質沒有必然聯(lián)系,但是對你的人生觀會有很多的幫助。
  問:如今網(wǎng)絡上的電子書鋪天蓋地且良莠不齊,您是如何看待這些網(wǎng)絡寫手?這些網(wǎng)絡文學是否對傳統(tǒng)文學有所沖擊?
  畢飛宇:網(wǎng)絡文學是針對紙質文學而言的,在我看來,是不是網(wǎng)絡文學并不影響它的好壞,網(wǎng)絡或者是紙質都只是一種載體。只要寫的好,大眾喜歡,那么什么載體并不重要,網(wǎng)絡對于文學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網(wǎng)絡文學的一大弊端在于它的“速食性”。正常的作家工作6小時左右一般創(chuàng)作2000-3000字,而很多網(wǎng)絡寫手在公司的壓力下工作6小時左右寫出的文字達10000-15000之多。顯而易見,寫作速度過快勢必會影響作品的質量。就像快餐一樣,雖然快,但卻不一定可以保證它的營養(yǎng)性。如果網(wǎng)絡文學落入以速度,而不關注質量的怪圈中,那么我們就要擔心它的可讀性了。
  傳統(tǒng)文學的著作是放在書店、圖書館的書架上經過時間的洗禮沖刷得到驗證的。經典就是經典。我不擔心這些網(wǎng)絡文學會對傳統(tǒng)文學有任何沖擊,不管這些網(wǎng)絡文學現(xiàn)在如何風靡,經過時間的驗證之后,精華的作品成為經典,而糟粕依舊會被沖刷掉,時間是最好的驗金石。反而,我倒是有些可惜一些網(wǎng)絡寫手的才能,他們的才華在壓力下并沒有得到最好的發(fā)揮,這是對才能的浪費。當然,不管是網(wǎng)絡寫手還是紙質的作家,我們都必須盡自己所能堅持“好作品”主義,嚴肅認真地面對自己筆下的每一篇作品。
  關于另一個話題———新生代的文學,我個人是抱以很大的期待的,可以說,像韓寒這一類的青年作家,他們真正的潛力可能還沒發(fā)揮出來,總之,我對他們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