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特殊的可再生資源——赴美培訓的一點感悟


  近日,媒體報道,2010年來自中國大陸的赴美留學生人數(shù)高達127628人,與上一年相比激增了30%。中國超過印度,成為美國接收海外留學生的最大來源地。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在美國各大院校在冊留學生總數(shù)中所占的比例已經(jīng)高達18.5%,也就是說,幾乎每五名在校留學生中就有一名來自中國。同時,媒體還報道,新任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承諾,要努力縮減赴美學生的簽證等候時間。這樣的報道和數(shù)據(jù),不禁讓我再次思考起暑期在美國參加培訓時感觸最深的,即“資源”和“教育”這兩個看似聯(lián)系不特別緊密的話題。
  身處美國,你一定會比在國內(nèi)更多注意到“能源”或“資源”這個詞:美國自身擁有非常多的自然資源,耕地、草場、河流、森林,以及看不見、也不怎么去開采的地下石油、煤炭儲備;美國政府和美國人也幾乎不會避諱,他們想方設法攫取世界上一切可以攫取的能源,足跡遍布各大洲;美國近乎苛刻的保護一切不可再生或不易再生的資源,大學的辦公區(qū)垃圾分類細化到復印紙、報紙以及其他紙盒紙杯;同時,美國又在消耗甚至浪費著無需儲備、可以再生的大量的能源,他們的汽油很便宜,他們的汽車白天亮著大燈,他們鼓勵拼車出行卻幾乎都是人手一車,他們的賓館沒有插卡取電,從外太空回望地球,美國永遠是最燈火通明的。美國這樣一種能源戰(zhàn)略或曰觀念值得我們借鑒,但更需要我們警醒的是,美國民眾和他的政府一樣認同并恪守這一準則,這也是美國人“國家信念”遠高于其他國家的具體表現(xiàn)之一。
  美國的教育資源同樣豐富。高等教育發(fā)源早,國家投入力度大,教育水平也很高,對于世界各國的學生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這可以算作是美國的一個無形的“資源”。美國人非常注重對這一特殊的“可再生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因為它既是從國外“吸金”的有利渠道,更是美國輸出其政治思想、傳播其文化觀念的重要渠道。在美期間,既看到高校里師生在利用暑期向外國學生介紹學校招攬生源,更看到成批的中國中小學生利用暑期到美國觀光 “游學”——他們在國內(nèi)參加外語培訓時,每天都有一小時介紹美國的風土人情和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暑期到來,他們便在培訓機構、中介機構、旅行社、學校、家長甚至美國使館的積極促成下,踏上地球另一端的國土——這些學生中的很大一部分勢必會成為美國高校乃至中學的潛在生源,會成為那特殊的“可再生資源”的源頭活水,甚至美國文化的追隨者和踐行者。我們不禁為近年來經(jīng)濟發(fā)展、人民富足、有能力接受國外的教育而欣慰,更為這樣一種輸出和輸入表示擔憂。
  這樣想的多了,“資源”和“教育”這兩個看似聯(lián)系不緊話題,也就值得我們放在一起反思和關注了。(作者系黨委宣傳部部長、新聞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