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一步一個腳印,在實踐中淬煉















  
編者按:今年暑假,中國石油大學224支社會實踐團隊開展了以“慶祝建團90周年,爭做團的好青年”、“學石油,愛石油,獻身石油”、“踐行北京精神,構(gòu)建和諧社會”、“預迎校慶60年,見證石油工業(yè)新發(fā)展”為主題的社會實踐,堅持圍繞學科特色和專業(yè)優(yōu)勢,在組織形式、實踐內(nèi)容上實現(xiàn)突破和創(chuàng)新,在發(fā)揮學生積極性和自主性上不斷超越。
  走出校園,看到的是不一樣的天空;步入社會,感受到的是不一樣的氣息。從校園出發(fā),從實踐開始,貼近一線,深入基層,了解社會,體驗生活,究竟收獲了什么,讓我們聽聽實踐歸來后的同學們怎么說——
與“先鋒”零距離
□地學院 劉婧璇
今年的七月,伴著盛夏的烈日炎炎,我們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東方地球物理公司。無論是在測線交織的地震隊,還是在緊張有序的科研院所,處處都是東方物探人勤奮努力的身影和充滿自豪的笑臉。如果不親身來到東方物探,我可能永遠不會知曉并體會到,有這么一群人在高原、在丘陵、在戈壁、在海上,甚至在更多更遠的地方,為探尋那“黑色的金子”付出了多少。
  在東方地球物理公司和那些工作人員們交談,他們輕描淡寫地講著工作中的不易,為了得到更好的地震資料,控制干擾,夜間工作是常有的事,有時甚至是一天一夜;他們也與我們分享了在不同地方的施工趣事,各種各樣的風土人情,還有充滿樂趣的野外生活;他們更嚴肅地為我們介紹工作的重要性,只要打開儀器,坐到控制臺前,就要一絲不茍,不知疲倦,絕不能有任何的走神,絕不能有任何的馬虎。由于野外工期長,工作單調(diào)、生活枯燥,也總有心煩和抱怨的時候,但是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樂觀、積極面對生活的他們。他們常說:“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何不快快樂樂的過?!边@就是“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石油人,這就是“勤奮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的物探人。
  “精誠伙伴,找油先鋒”——這是東方地球物理公司的企業(yè)精神,也是東方物探人不斷努力的方向。這些可愛的物探人在荒無人煙的地方艱苦找油找氣,憑著頑強的毅力和永不放棄的精神,為了祖國的石油勘探事業(yè)奉獻著青春和熱血。先鋒,是晨曦破霧而出的第一縷陽光,朝氣蓬勃;先鋒,是初春綠動的第一場春雨,潤物無聲;先鋒,是雨后懸空的第一道彩虹,絢麗多彩。
  而我作為新時代的石油人,作為新時期的石大人,更應該繼承和發(fā)揚石油精神,把“愛國、創(chuàng)業(yè)、求實、奉獻”的石油精神發(fā)揚光大,把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傳承下去,頑強拼搏、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為祖國的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歷練與蛻變
□石工學院 王敉邦
從前期的材料準備到申報獲批,從購買火車票到順利抵達,從參觀學習到平安返回,經(jīng)過了這次去吐哈油田的暑期社會實踐,我感覺完成了一次蛻變,心智更成熟,眼界更廣闊,內(nèi)心也更加堅定。
  還沒有正式開始社會實踐,就先開始了旅途的歷練。漫長的幾十個小時的輾轉(zhuǎn)旅程,“綠皮車”沒有空調(diào),白天悶熱夜間寒冷,火車座位翻身出入都很困難,窗外是延伸至很遠的戈壁與荒漠。我們的身體承受著疲憊與勞累,心里卻翻江倒海地想了很多,那些奮戰(zhàn)在石油一線的人們,是不是也要常常忍受如此勞頓的旅途,是不是還要在遠離繁華的地方忍受寂寞與枯燥,是不是需要一種強大的毅力和精神才能夠積極樂觀地做好每項工作?
  在吐哈油田的參觀學習,我真的是大有收獲。我們近距離地參觀了溫米采油廠的采油現(xiàn)場,觀摩了采油機修理過程,對溫米采油廠的井網(wǎng)布置、聯(lián)合站、計量站等進行了了解和學習。我們知道了采油機的工作原理,學習了采氣機與采油機的不同,了解了游梁式抽油機即單驢頭式抽油機、雙驢頭式抽油機和曲柄平衡抽油機的優(yōu)點與缺點。我們了解了吐哈油田的發(fā)展歷史以及鄯善地區(qū)的地質(zhì)資料,鞏固了所學過的地質(zhì)學和油層物理知識。
  經(jīng)歷了短短的社會實踐,我感受到自己的成長,不僅僅是知識和經(jīng)歷的收獲,還有心靈的震撼。計量站中孤獨駐守的身影,炎炎烈日下奮戰(zhàn)在打井一線的背影,夕陽西下才工作歸來的笑容,黑夜里巡邏車的燈光,石油工人樂觀向上、永不言敗的堅定信念和堅毅品質(zhì)感染著我,激勵著我,讓我對石油工程專業(yè)更加了解,讓我們對未來的道路更有信心,更加堅定。
實踐,成長的一小步
□信息學院 李婷
經(jīng)過了一番策劃與準備,赴昌平區(qū)小水峪村的暑期社會實踐終于成行??赐謇锪羰氐暮⒆觽?,了解村子的發(fā)展情況是我們實踐的主要目的,然而我們收獲的卻遠比預想的多。
  7月10日早晨,我作為實踐團隊的隊長,帶領隊員們穿著學校的文化衫出發(fā)去往小水峪村,有些興奮也有些緊張。小水峪村地處北京較為偏遠的山區(qū),交通不便,幾經(jīng)顛簸和周折,才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村黨支部的沈書記帶我們一一走訪留守兒童的家,在途中給我們介紹了這些孩子的家庭和處境。整整一天,我們走訪了全部18個留守兒童的家,為每個孩子送去了文具,跟他們聊天,囑咐他們要時刻注意安全。
  返回途中,隊友們的心情都很沉重,我們見過的每個孩子,走進的每個家庭,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樣是需要父母疼愛照顧的孩子,同樣生活在北京,可他們卻要比同齡的城里孩子承受更多——父母常年不在家,家里的所有事情他們都要自己去做,很多不懂的不會的,都只能靠自己慢慢地揣摩、學習。一個叫陸敏雨的小朋友今年才7歲,她不僅要在家做飯、做家務、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剛剛4歲的妹妹,而在小水嶼村這樣的孩子不止小敏雨一個。我們一直在思考能夠為他們做些什么,讓他們也能夠擁有一個陽光燦爛的童年,卻也不禁沮喪實踐時間的短暫,自己力量的有限。
  第二天,我們再次出去發(fā)去往小水峪村,了解村子的發(fā)展和當?shù)氐拿袂?。我們采訪了一些村民和村委會的黨員同志。在前些年,小水峪村生產(chǎn)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很多孩子上不起學就早早外出打工。而這幾年,20多名黨員發(fā)揮先進性作用,組織村民修通多條管道,因地制宜地種植了棗、葡萄、柿子等果樹,鼓勵種植戶開展采摘園、農(nóng)家樂等項目,還定期走訪困難戶家庭,為他們申報相關救濟款項,幫助他們解決具體問題。與人玫瑰,手留余香,我想,這便是一名黨員的精神。黨員的先進性不是說出來的,是默默無聲做出來的,不是靠活動宣傳和靠文件傳達的,是持之以恒而深入人心的。
  這次實踐,讓我們邁出了成長的一小步,雖然活動結(jié)束了,但是我們對留守兒童的牽掛沒有停止,向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學習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