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在“國際寬容日”前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華僑大學聯(lián)合主辦的第二屆 “寬容與構建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15日在華僑大學陳嘉庚紀念堂召開。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史哲學部副主任、哲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李景源,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中國社會學學會秘書長謝壽光,全國政協(xié)委員、華僑大學校長吳承業(yè),華僑大學黨委書記李冀閩,華僑大學副校長徐西鵬、劉塨、張禹東、劉斌出席研討會。來自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求是》雜志社、《江蘇社會科學》雜志社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及我校部門領導和師生代表參加研討會。張禹東主持研討會開幕式。
李冀閩在開幕式上致辭,歡迎與會專家學者,他說,希望與會的專家學者攜起手來,探討有關學術問題,共同推動寬容與和諧社會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為建設和諧美好的明天做出新的貢獻。李景源、卓新平、謝壽光代表主辦單位先后在開幕式上致辭。
李景源、卓新平、吳承業(yè)分別在大會上作“寬容不是什么”、“從寬容對方到平等對話”、“寬容與大學精神”的主題發(fā)言。復旦大學現(xiàn)代哲學研究所副主任張慶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邱永輝、唐曉峰,我校哲學研究所所長楊楹,人文學院副教授彭立群、王福民等專家學者分別作大會發(fā)言。
李景源在閉幕式總結時表示,研討會使寬容的精神在華僑大學和學術界當中產生一種文化自覺或學術自覺,對華僑大學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以及學校的成長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張禹東在閉幕式上稱,此次研討會使華僑大學深化對寬容精神的研究產生積極的影響,并闡述了自己對華大“寬容為本,和而不同”的校園精神的理解。
據(jù)了解,自吳承業(yè)校長大力倡導“寬容為本,和而不同”的校園精神以來,寬容思想研究在華大取得豐碩成果:每月一期寬容論壇,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主講,為華大奠定寬容精神的學理基礎;成立校園精神叢書編委會,與國內一流出版社合作出版寬容叢書,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闡揚華僑大學“寬容為本,和而不同”的校園精神;建設寬容網站,登載學術論文或感言,提供討論空間,傳播和推行校園精神;增加投入,以寬容思想研究為主題申報國家社科基金,設立寬容思想研究專項資金等。
16日,由吳承業(yè)校長策劃和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寬容研究叢書”在陳嘉庚紀念堂二樓會議室舉行首發(fā)式。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向華僑大學贈送首批出版的叢書,并表示將一如既往地與華僑大學進行真誠的合作。
吳承業(yè)感謝叢書的作者和參與叢書編寫工作的專家學者對華僑大學的支持和鼓勵。
“寬容研究叢書”跨學科、跨門類,涉及科學技術、人文、哲學、法學、國學、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等方面的研究。首批出版的兩部著作分別是華僑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彭立群的 《公共領域與寬容》和華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童偉華的《法律與寬容———以中國刑政為視點》。 (王舒人 蘇燦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