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由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分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民意與輿情調查研究中心主任鐘楊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日前在上海交大發(fā)布了“2013中國城市居民價值觀調查”報告。報告以“中國城市居民價值觀”為調研議題分基本價值觀、宗教信仰、社會信任、國際關系四個維度做了分析,采用國際先進的計算機輔助電話問卷調查系統(tǒng)(CATI),對全國34個主要城市的居民進行了抽樣和問卷調查。本次調研按每個城市大概100個樣本量抽取,共隨機抽取3491個樣本。
據(jù)介紹,基本價值觀維度主要是對于民眾基本價值取向的調查,調查中所涉及的部分問題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但是又存在一定爭議的行為,如民眾對于同性戀、安樂死、家庭暴力、墮胎等問題的看法。另外,對于父母贍養(yǎng)中子女與國家責任的問題也在調查之列。研究顯示,民眾對于同性戀、自殺等這些與我國傳統(tǒng)倫理價值相悖的行為接受程度普遍偏低,68.5%的民眾對于“同性戀”行為給出了低于3分的評價,即表示不能接受或者非常不能接受;同時86.5%的民眾對于“自殺”行為給出的分數(shù)低于3分。對于“贍養(yǎng)父母責任問題”,68.6%的民眾認為相對于國家責任而言,應該是子女承擔贍養(yǎng)父母的主要責任。對于“家庭暴力”行為,94.3%的民眾表示不能接受或者是非常不能接受;對于“離婚”現(xiàn)象,71.5%的民眾表示不反對或者接受這種行為;對于“安樂死”行為,高達67.7%的民眾表示不反對或者是接受這種行為。但對于“墮胎”行為,還是有近六成的民眾表示不能接受這種行為。
社會信任維度分析顯示,中國城市居民有一定的社會信任度。民眾對于“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基本可以相互信任”持肯定態(tài)度的有64.8%。另外,78.4%的民眾表示對于素不相識的人也愿意伸出援助之手?;ヂ?lián)網(wǎng)已經(jīng)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經(jīng)常會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與陌生人交流的民眾僅有10.5%,絕大多數(shù)民眾對此持戒備心理??傮w而言,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社會信任度整體偏高。
“個人因素”和“贍養(yǎng)父母責任問題”進行交叉分析顯示,對于贍養(yǎng)父母的責任問題,男女認同率相似,男性中69.3%、女性中67.6%的民眾認為“子女應該承擔贍養(yǎng)父母主要責任”。從總體趨勢而言,對于“子女應該承擔贍養(yǎng)父母主要責任”的認同度隨著收入的提高而平滑降低。收入越低的人群,越認同“子女應該承擔贍養(yǎng)父母主要責任”,學歷越高的人群,越認同“國家應該承擔贍養(yǎng)父母主要責任”。年齡越大的民眾越認同“國家應該承擔贍養(yǎng)父母主要責任”。
宗教信仰維度主要是調查我國民眾有宗教信仰的人口比例及所信仰的教派,同時也包括對民眾樸素世界觀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城市居民有宗教信仰的民眾比例比較低,僅僅為16.7%,83.3%民眾沒有宗教信仰。在有宗教信仰的民眾中,佛教徒占到66.2%,加上5%的道教教徒,我國傳統(tǒng)宗教仍然占絕對主體地位。排在第二位的是基督教徒,比例為17.5%。
“宗教信仰問題”與“個人因素”進行交叉分析顯示,我國有宗教信仰的人群多分布于兩類人群,一類是月收入低于7000的中低收入人群,另一類則是月收入高于一萬的高收入和超高收入人群。從年齡因素來看,中老年人群有宗教信仰的比例高于年輕人,特別是50歲以上的人群比例最高。從學歷角度來看,低學歷人群中有宗教信仰的比例較高。
從“個人因素”與“社會整體信任度問題”進行交叉分析來看,中青年人群對于“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基本可以相互信任”的認可度遠遠高于50歲以上的人群。從學歷因素來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對于“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基本可以相互信任”的認可度要高于其他人群。
國際關系維度主要是考察民眾對于我們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在國際社會中角色定位的看法,另外包括民眾對于釣魚島問題的看法。報告顯示,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民眾對于我國在國際社會中角色定位期望值也較高。接近三分之二(66.7%)的民眾認為我國應該在亞洲事務中起主導性作用,超過一半(55.9%)的民眾認為我國應該在全球事務中起主導性作用。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