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ID為“廣院肉餅”的微博里,類似的俏皮段子還有很多,身份不明的主頁君化身肉餅,帶領著一眾粉絲,有時探討肉餅如何吃才能保持原味,有時又對畢業(yè)生們吆喝著“常回來吃我”。廣院肉餅,這種大小不過一只文具盒,烤得金黃酥脆的面食,對廣院人的吸引力由此可見一斑。
肉餅是怎樣“煉”成的提到肉餅,不得不提到翟英師傅。翟師傅光頭,圓眼,會點武術,以前在369旅給首長當警衛(wèi),常常邊推車邊唱歌。翟師傅的徒弟,馬連兵師傅回憶起他充滿著感激和懷念:“即使他已經(jīng)去世近30年,但我仍然記得當時跟他學藝時他手把手教我的耐心和認真。”
正是這位勤勞的老師傅,創(chuàng)造出了“廣院肉餅”的前身“廣院蔥花餅”,一種在和好的半發(fā)面(面肥與面粉各占一半)上鋪滿嫩綠青翠的蔥花,擱上適量的鹽、味精和五香粉,烤制而成的條狀面食。
真正的肉餅誕生在1985年,當時翟師傅已經(jīng)退休,馬連兵師傅從北京醫(yī)科大學食堂進修回來,將廣院蔥花餅的蔥花餡兒改為肉餡,僅用蔥末作為配料,輔以姜、花椒水和大料水提味,再刷上食用油———“新烤出來的肉餅黃澄澄,金燦燦,外焦里嫩,酥脆可口,一口沒吃完還想著第二口,一個人連著吃五個的都有咧!”馬師傅在描述肉餅時不自覺地把手放到嘴邊,做出品嘗肉餅的姿勢。“不少學生為趕上剛出爐的肉餅,在早上七點左右穿著睡衣,靸著鞋,睡眼惺忪地來到食堂點上兩三個肉餅,吃完又回去睡回籠覺”馬連兵師傅得意地說。一年賣出的肉餅能繞學校50圈自從肉餅橫空出世,食堂里的其他主食頓時黯然失色。馬連兵師傅瞇著眼回憶起學生擠肉餅的場面:“三四十個人包圍著賣肉餅的窗口,只要肉餅一端出來,學生顧不上排隊,從兩面夾擊,蜂擁而上,飯盆里的粥撒得身上到處都是。二十多盤肉餅不到十分鐘就賣完,賣肉餅的師傅手腳不麻溜兒的根本忙不過來。”
根據(jù)粗略統(tǒng)計,三個食堂平均每天做肉餅會用到近200斤面粉,每天能銷售3000個肉餅,一年賣出七十多萬個肉餅,一年賣出的肉餅能繞學校50圈。
和肉餅同時熱銷的還有兩毛的咸菜、腐乳、茶葉蛋和粥,2002級會計專業(yè)的范文婷說:“腐乳和肉餅是絕配,佐以咸菜,呷一口粥,肉餅的肉香、蔥香味在口腔氤氳,這種獨特味道歷久彌新,現(xiàn)在我還饞著肉餅呢!”
肉餅的暢銷讓硬件設備的更新被提上日程,陳舊的烤箱在2002年被淘汰,三開門的現(xiàn)代化烤箱替代了以前僅有衣柜大小的土烤箱,同時每個食堂額外又增加了一個烤箱。
不同年代的肉餅烙印馬連兵師傅說當時將蔥油餅改成肉餅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吃到肉,改善伙食,“當時有很多北京其他高校的學生來咱們學校蹭肉餅吃呢?!眮碜?985級播控專業(yè)的路朝暉回憶,在當時學生將肉餅作為早餐主食的很少,一則在現(xiàn)在看來微不足道的四毛錢在當時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支付得起,二則肉餅中的肉畢竟沒有太多,將其作為主食性價比不高。他說大家吃肉餅是“苦中作樂”,“當時整個社會的大環(huán)境物資匱乏,因此肉餅是艱苦條件中肉菜供應少的慰藉?!?br> 畢業(yè)于電視工程專業(yè)的1996級學生吳燁如今經(jīng)常在家烤制肉餅,因為他說只有在肉餅制作過程中才能體會到完整的母校情結。在他眼中,肉餅未必是珍饈美味,但它是廣院文化的代表,而且是較容易復制的一個廣院符號,是對自己大學生活的懷念。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黑特將肉餅解讀為廣院人的身份認同的標識,“大部分的廣院人都吃過肉餅,穆斯林餐廳和普通餐廳都供應由不同食材制成的肉餅,這應該已成為一種文化傳統(tǒng),是校園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br> “熬夜也要撐到天明吃肉餅,它是治愈心靈的早餐”這是2002級動畫學院李佳對肉餅的評價。每次熬夜做3D作業(yè)昏昏欲睡時,她想起堅持到七點就能吃上新鮮熱乎的肉餅便又精神抖擻?!拔腋械叫臐M意足的是早上餓得飄著去食堂吃肉餅,再飽著回來睡覺?!比怙炁闼龘芜^熬夜的日子,這是她參加工作后仍然掛念肉餅的原因。
李佳將肉餅作為熬夜動力,范文婷將其作為早起動力。身為南方人的她對這一特別的北方面食有著執(zhí)著的熱愛,用它來開啟一天的生活。假如起晚了,沒時間悠閑地坐在食堂細品由六毛的肉餅,兩毛的咸菜,兩毛的粥組成的早餐,就會讓同學幫忙打包帶給她。
時光荏苒,對肉餅的牽掛不變離開廣院后,大家對肉餅仍然魂牽夢縈,校友摸索出制作廣院肉餅經(jīng)驗:將發(fā)好的面搟成長片,抹上豬肉大蔥餡,再從左向右折,橫刀切成條,抻好后,在表面刷一層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烤箱溫度預設在220度,烤15分鐘。要想最大限度還原肉餅剛出鍋時的味道,可以將肉餅用烤面包的溫度烤五分鐘。
微博上曾熱傳一個關于廣院肉餅的浪漫愛情故事:身處大洋彼岸的范文婷在孕期沒有食欲,想念母校的肉餅,體貼的丈夫根據(jù)她描述的味道和形狀,在網(wǎng)上找視頻搜方子,做出了皮酥餡潤的肉餅。“感覺好幸福,老公那么用心,好開心自己又能吃到久違的廣院肉餅了。”
2012年,校電視臺幾位大一新生拍攝的短片《不是所有肉餅都叫廣院肉餅》引發(fā)了無數(shù)廣院人對肉餅的集體思念,畢業(yè)已久的哈文、陳曉卿、王小騫等人也在微博中轉發(fā),視頻播放次數(shù)超過20萬,并且一度被推薦至優(yōu)酷原創(chuàng)首頁?!斑@是題材的勝利,”當年的創(chuàng)作者周伊曼如今也即將升入大三,“肉餅已經(jīng)不僅僅是早餐了,它是廣院的標識,也是集體記憶的承載體。”而以“廣院肉餅”為原型設計創(chuàng)作筆袋而聞名的校園“文化名人”羅淺溪,則希望將“廣院肉餅”系列文創(chuàng)產品量化生產,她還趕在校慶之際設計了一款肉餅造型的大抱枕,造型惟妙惟肖,充滿融融暖意。
聽說肉餅“瘦”了,許多校友表示要借飯卡回學??纯此?009年白巖松返校時,還特意去學生二食堂點了肉餅。在廣院人心中,肉餅已不單是一種食物,而更像是陪伴他們多年的老朋友。甚至有校友們建議,六十周年校慶時在學校食堂能專門開設肉餅窗口,彌補自己在校時未能早起吃肉餅的遺憾。
“我就是廣院的肉餅。我的宿舍在一食堂、二食堂和中藍(中藍呦;-)。歡迎大家來找我玩。”時光流轉,日復一日,不變的是“廣院肉餅”微博的調侃和每日清晨準點飄香的肉餅味道。
?。ㄎ闹袌D片由榮想、徐健華提供)■記者唐棵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