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源
當前,學生對選修課存在一些“有趣”的觀點和看法,如:選修課不應在必修課之外再增加學生的負擔,選修寫篇論文就好,考什么試呀,選修就是為了滿足畢業(yè)學分要求的可選可不選的課程等等。筆者以為,這些想法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身的學習,也成為教師工作的阻力,要排除這塊絆腳石,很有必要澄清兩個問題。
第一,必修課、選修課劃分的標準是什么?是按照可有可無這個標準劃分的嗎?
近年來,教育部增加了選修課的比重,壓縮了必修課的比重。這是不是說教育部認為學生必須學的東西越來越少了呢?當然不是。教育部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實施寬口徑教育,希望學生能夠學到他專業(yè)內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或者說學生整個生涯規(guī)劃中將要重點運用的東西。必修課,是在某一專業(yè)領域學習所必須掌握的基礎內容,沒有這些基礎,將無法進行進一步的學習。選修課,相對而言,其層次甚至比必修更高一些,它是必修基礎之上的課程,是進一步的提高。但現(xiàn)實是,“選修”這兩個字迷惑了很多人的眼睛?,F(xiàn)階段,大部分學生根本沒有對選修課的實質做出判斷,而是哪門選修課更好通過、更容易拿到學分成了唯一的判斷標準。結果,老師在學生的“倒逼機制”下退一步,學生就更進一步降低對選修課的要求,最后,選修課真的變成了可選可不選的課程:哪門課程簡單就選哪門,哪門課程容易通過就選哪門,目的為了湊數修學分。
第二,卷面考試和交論文兩者作用的差別是什么?
有學生說,既然課程學習的目的是拓寬知識面,深入理解專業(yè)知識,那么不考試我也會學,寫寫論文,不進行卷面考試,沒有考核壓力,可以學得更好。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相對而言,論文考察的是創(chuàng)新性,是一種更高的要求,卷面考試可說是一種較低層次的要求。因為論文的完成需要“厚重”的知識積累,本科生階段的知識積累還不能夠滿足其寫論文的需要,卷面考試反而能考察其是否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必須要掌握的內容。因此,考試能起到校準學生學習方向、范圍、深度的作用,承擔考察重任。
因此,本科生在校期間認真學習各門課程,按照卷面考核標準行事,從考試中判斷自己學習中的問題和取得的成績,才更為符合獲取長遠利益的要求。當然,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進行論文寫作的嘗試,這不僅可以加深理解,還可為今后高層次學習做準備,但切忌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