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期
濰坊狀元四題
?。ń由掀?版)丁殿祥(原名丁殿寧),青州籍回族人,其先祖為明朝開國功臣。丁殿祥于清朝嘉慶19年(1814)甲戌科武進士,參加殿試,考中第一名,嘉慶帝欽點武狀元,年僅27歲。中狀元后,丁殿祥歷任宮廷一等侍衛(wèi)、廣西參將、協(xié)辦閱兵大臣等。
宋占魁,昌邑縣王珂村人,出身貧寒,幼時全家以賣粉、劈柴為生。后拜武術(shù)教師夏勝魁為師,半日勞作,半日習武,寒暑不易,風雨無阻。清光緒12年(1886),宋占魁借錢赴京應試,一舉奪取丙戌武狀元桂冠,慈禧太后親賜花翎。封為御前頭等侍衛(wèi),賜名“占魁”,并御賜“慶延云祁”牙匾額。后任太原總兵。
除以上11名狀元外,還有兩名狀元與濰坊有緣。一是元朝第一名狀元張起巖,二是晚清同治七年(1868)的的狀元洪鈞。
張起巖,祖籍章丘人。張起巖在濰坊安丘任縣尹時,將家遷至安丘,其間,他參加元朝的首屆科舉考試,力挫群雄,成為元朝的第一名狀元。
洪鈞,江蘇吳縣人,家境貧寒,為躲避太平天國戰(zhàn)亂,與母親逃難輾轉(zhuǎn)落居青州。其母給人當傭人洗衣服,洪鈞則在雜貨鋪里當學徒,因其勤學聰慧,掌柜讓他陪同少爺讀書。太平天國失敗后,26歲的洪鈞回南京參加鄉(xiāng)試中舉,四年后考中狀元,曾回青州看望。
值得一提的是,在有籍可考的48名山東狀元中,現(xiàn)濟寧和濰坊籍各占11名,各占全省的近1/4,其中濟寧11人中,僅曲阜孔姓就有7人,這表明,濟寧自古是人文薈萃的大運河腹地,曲阜又是圣人之鄉(xiāng),尤其是孔姓圣人之后,考取7名狀元,應該不足為怪。而從另一側(cè)面講,自有史載以來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中,狀元最多的幾個朝代是唐、宋、明、清。唐朝首都在今西安,宋朝在今開封,明主要在南京,清在北京。江南自古是人煙稠密,生活富足,文化教育氛圍相對濃郁,不同于我們北方,天災人禍頻仍,百姓生活貧困潦倒,而各方面不占天時地利優(yōu)勢的濰坊竟能考出11名狀元,不僅在山東,而且在全國也屬佼佼者。濰坊還擁有名揚四海的濰縣狀元胡同、青州狀元村等,足以證明,這片大地,自古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真可謂鳶都俊才多輩出,秀領風騷千百年。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