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期
大學生如何看待性與愛
當前即使法律已允許在校大學生結婚,而選擇在校期間結婚的畢竟只是存在于很少部分的在校大學生中。而除此之外,也出現(xiàn)了部分在校女大學生選擇嫁給年紀比自己大 很多的男人,以及存在許多女大學生被人包養(yǎng),成為“小三”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也多被責為有悖倫理道德,人們評價這些選擇中如果存在真愛,也只能算是“畸形的愛情”。面對這些現(xiàn)象,在校大學生們也非常迷茫。請問心晴老師,您覺得該如何看待這些現(xiàn)象呢?(小白)性與愛是愛情的兩大主題,有人說:“沒有性的愛情是無花果,峻潔,哀婉;沒有愛情的性是茅草地,蠻荒,粗野。”也有人認為性與愛是分離的,不為愛也可出賣性。當然也有人崇尚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大學生應該樹立怎樣的愛情觀,不妨放到更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去思考。
在生物界,性活動的唯一目的就是繁殖后代,只有人類對性活動賦予了社會文化含義。例如,在中國、歐洲和瑪雅文化的遺跡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與性有關的巖畫與雕塑。這些作品并不單純是為了記錄性活動本身,其中還包含了對性的神力的崇拜。因此,對人類來說,性除了具備繁殖后代這一基本生物功能外,還有宗教崇拜的功能,交際功能、享樂的功能等。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幾種不同文化下的性觀念來說明。
在古印度,性活動具有神圣的意義。寺廟中的賣淫活動被當作圣潔的宗教儀式,但是法律不允許通奸。在古希臘,社會崇尚性自由,提倡一種輕松愉快,給人帶來精神和肉體享受的性觀念和性活動模式,認為性活動像游戲和運動一樣平常,同性戀和賣淫在當時是被認可的,甚至亂倫也不會受到法律的懲罰,但禁止性暴力。在漫長的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的禁欲觀念風行,認為性是萬惡之源,性活動的唯一目的就是繁殖后代,文藝復興時期性觀念才得以復興。在中國,性觀念主要受兩類文化的共同作用,一類是傳統(tǒng)的儒家和道家為代表的文化影響,性活動擔負著傳宗接代和養(yǎng)生享樂的功能;另一類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新文化,認為性與愛是一體的,完滿的愛情是男女關系既有相知的親密、生理的吸引,還有對婚姻的追求與承諾,反對沒有愛的性行為,反對隨隨便便的性關系,賣淫是一種違背道德、違法的行為。
可見,對于人類的性活動無論古今中外,無論什么國家、什么民族都有一些性文化規(guī)范的,即使是倡導性自由的古希臘也是有一些性禁忌的。任何個體都無法脫離社會文化的影響,如果一個人因感情沖動而發(fā)生了不符合理性觀念的婚姻前性行為、為某種利益而發(fā)生了不道德性交易,得不到主流文化的肯定,其結果一般是一時的愉快、長期的壓力與痛苦。
大學生要敢于向不符合主流文化的性行為說:“不?!?br> 1.用道德約束自己:為真愛守住純潔,自覺接受道德約束,不為不道德的利益出賣自己身體。
2.用理智戰(zhàn)勝沖動:既然真心愛他/她, 就要尊重和愛護對方,愛護自己,拒絕婚前性行為,告訴對方:真愛需要等待,我愿為你堅守貞操直到那神圣一刻。
3.轉移和調節(jié)自己的注意力:通過體育鍛煉、專注的學習和群體的交友活動平息自己的沖動,盡量減少接觸情色方面的刺激。必要時也可通過手淫的方式釋放自己的性緊張。
4.戀愛雙方盡量減少給對方太多的性刺激:過多的性刺激造成的強烈沖動會使雙方都難以克制。要多考慮超過一定限度的性沖動所帶來的后果,適度交往,對自己的對方負責。
理智的道德不會降低愛情的質量,真正的愛情應引領人自我成長,當代大學生更要學會尊重和自愛。(心晴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