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西安建大報》 - 第775~776期

回首來時路

  徐雷,陜西乾縣人,生于1970年9月。1985年~1988年在陜西乾縣一中讀高中。1988年~1992年在西安冶金建筑學院建工系讀本科,先后任建工8802班班長,建工系學生會主席。
  1992年~2003年先后任建工系(土木工程學院)90級、92級、98級、99級政治輔導員,院團委副書記、書記。其間,先后完成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專業(yè)研究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結構工程專業(yè)研究生學習,現就讀本校結構工程博士研究生。2005年至今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書記兼副院長、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我的高中三年是在陜西乾縣一中度過的。
  一中的校風很嚴謹,學風很濃厚。不論寒暑,不分晝夜,學校都要求學生早上六點半到校按班整隊,跑步做操。七點整開始早讀,這個時候,整個學校成了各式聲音的海洋。我當時總在學校操場南邊的一排圍墻下讀書,墻上用白灰刷著“學習女排精神,為國爭光”的標語。印象最深的是冬天的晨讀,隨著光線越來越亮,我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寒意漸漸被驅散了,身心感到十分舒暢。在日復一日的苦讀中,鍛煉了我的口才和記憶力,使我受益良多。讀罷書,大家取了碗筷到學校北邊的食堂吃飯。飯菜的品種很少變化,總是豆腐腦、蒸饃、咸菜和菜糊涂(一種把面粉、菜葉拌在開水中攪散而成的湯食),可是我們總是吃不厭。一中的老師都很嚴謹,也很愛學生。我印象最深的是語文和物理老師。我的語文老師姓王,面容堅毅,步態(tài)莊嚴,一年四季戴個帽子,穿著灰藍色的中山裝,他上課朗讀文章時,抑揚頓挫,情感深沉。在他的引導下,作者筆下歌頌的真、善、美,鞭韃的假、惡、丑在我心中激起了強烈共鳴,明我是非,啟我智慧。我的物理老師也姓王,20來歲的青年,架著一副眼鏡,剛從咸陽師專畢業(yè)。他給我們講了許多大科學家的故事,引人入勝,催人奮進。因為我的物理學得好,他很喜歡我。有一次,他給我們布置了一篇關于功的論文,我因怕寫不好,遲遲未完成作業(yè)。他知道后,一方面肯定了我認真的態(tài)度,但也啟發(fā)我要敢想、敢寫,不要怕失敗,要敢于嘗試。這一番話今日想來,仍覺意味深長。
  1988年7月,我迎來了期盼已久的高考,十年寒窗的理想全憑此時一搏,心情之激動難以言表??纪旰?,我們十幾個好朋友騎著自行車來到郊外,在曠野中吶喊、奔跑,好象要把心里所有的壓力釋放出去,又好象在為美好的明天而大聲祈禱。大家情緒激動地談論著報考哪所大學,哪個專業(yè),彼此祝愿都能金榜提名。8月的一天,我終于接到了錄取通知書。那一刻,我的好夢成真,我感到了一種從未體驗過的幸福和快樂。
  1988年9月我來到西安冶金建筑學院,進入了建工系工民建專業(yè)學習,來自天南地北的同學和大學濃郁的文化讓我視野頓覺開闊。因為專業(yè)辦學實力強,社會又很需要,大家的學習興趣很濃。當時我們班在教學主樓有一間自習室,每天晚上同學們都學得很晚。教高數的戴老師經常來,他為每一位有問題的同學認真答疑,邊抽著煙邊給我們娓娓講述他年輕時的坎坷,激勵我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戴老師后來調回上海老家的一個中學工作,臨別時班上同學幫他搬家,依依不舍。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一場政治風波之后,同學們好像一夜之間長大不少,大家在思考和關心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通過這一經歷,我覺得大家的社會責任感和獨立思考的精神增強了許多。這之后,在同學中間研讀哲學、歷史的人愈來愈多,我當時看了不少這方面的書籍,也結交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記得我們當時在東階經常談論的很晚,馬列哲學、尼采的自我、黑格爾的辯證法,還有諸子百家是涉及最多的話題。大家爭來爭去,莫衷一是,但是卻都互有啟發(fā),有所增進?,F在回想起來,當年的年輕氣盛、探索真知似在昨日,真切難忘。1990年下半年我被選拔為建工系學生會主席,當時的系領導很重視學生會的建設,勉勵我們多為同學們服務。1991年3月,我們投入到校田徑運動會緊張的前期準備工作中,學生會干部們幫運動員按摩、買藥,誰生病了就去宿舍看望,關心無微不至。運動員們下了課就來訓練,不計苦累風雨無阻。為了建工系的榮譽,大家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最終建工系以男子、女子、團體三個第一的成績力拔頭籌。當學生會組織學生進場參加閉幕式時,四個年級的同學自覺列隊,隊排得很長。有的同學拿來宿舍的臉盆拼命的敲擊,有的同學高舉著建工系的旗幟在操場上跑了一圈又一圈。勝利激蕩著人心,人心凝聚著自豪。那一刻,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升騰在每一位建工系學子的心中。1991年暑假,我參加了校團委組織的赴延安社會實踐活動。那一年到延安去的高校有二十幾所,整個延安大學到處是各地大學生的身影。大家在延大禮堂席地而坐,全神貫注地聽老革命家講中國共產黨在延安艱苦奮斗的崢嶸歲月。晚上在窯洞前,大家圍坐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信仰與理想、責任與追求。延河水畔、寶塔山下,留下我們永遠美好的青春記憶。1992年畢業(yè)那年,我留校任政治輔導員,工作不長時間后的一天,系領導給了我一份1992年陜西省優(yōu)秀畢業(yè)生的表彰文件,上面有我的名字。我在文件的邊頁處寫下“而今邁步從頭越”七個大字,一種難以言說的感覺涌上心頭。我知道,大學生活伴隨著我最美好的一段青春歲月已經成為昨天,新的征程已展現在我的腳下,等待著我一步一步扎實地走下去。
  留校工作至今,已經過了15年。15年中,學校已更名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實施了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跨世紀工程,學校規(guī)模、實力及社會影響已非15年前可比。是國家不斷推進高等教育事業(yè)的時代洪流和建大自強不息的師生員工把我們共同的家園建設得如此令人神往。我身處于這方樂土,無限美好的風光令我陶醉,無數奮斗的故事教我做人。在我眼里,建大是那么厚重,卻又是那么年輕。作為建大培養(yǎng)的一名學子,在心靈的最深處,我默默地感謝建大、祝福建大,一如我的母親,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