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 第149期

童年印象

  那天下午到砂子塘小學(xué)幫同事去接小孩,意外看見不顯眼的一隅有一位老者正叫賣著攪糖稀。粘稠的糖稀在他那薄鋁勺的攪動下愈發(fā)顯得油亮油亮的,我看得出神,而同事的孩子卻嚷嚷著要走。是啊,在現(xiàn)如今的孩子們眼中,“攪糖稀”這種制作粗陋、口味單一的零食又怎能和那些包裝精致、鮮亮可口的糖果相提并論呢?在二十年前,它卻是我眼中一款不折不扣的美味。時隔二十年,再次看見它,就像沖洗相片時的顯影液,讓童年的印象由點及面,由模糊到清晰,一一浮現(xiàn):
  爸爸媽媽都出生在多子女的家庭,這就注定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騰不出多余的手腳帶我。從一歲開始到上幼兒園前,是媽媽每月出十塊錢請鄰居家的娭毑在白天上班時間內(nèi)幫忙照看我。傍晚下班后,爸爸負責(zé)買菜做飯,媽媽要么給我洗澡,要么教我背詩;晚飯后,媽媽留在家里做家務(wù),爸爸則牽著我出去遛彎。美其名曰“遛彎”,其實是爸爸“偷著樂”。他總是先帶我去買一毛錢酸梅粉,或二兩燈芯糕,拿好吃的封住我的嘴,然后搬個小板凳讓我老老實實地坐在一邊。他呢,不是和別人圍著“楚河漢界”拼個昏天黑地,就是在某個廠區(qū)燈火通明的的籃球場上或露天乒乓球臺上揮汗如雨。每每媽媽說爸爸是只“花腳貓”,攔著爸爸不準(zhǔn)他出去的時候,爸爸就總打著我要出去玩的幌子,我則奔著有好吃的乖乖跟著爸爸,這一招屢試不爽。直到現(xiàn)在,老爸還不無得意地說:“咱家圓圓可是個鬼精靈,打小就知道跟我‘唱雙簧’!”
  計劃經(jīng)濟時代,糧、油、肉、糖都是按月按量憑票供應(yīng);實在量不夠的話,就得去買“議價品”。爸爸上大學(xué),只發(fā)一半工資,什么糧票肉票也是對半開。家里剩下一點可憐的肉票,偶爾還得攢下來,這樣媽媽就能做出一盤大蒜辣椒炒肉,裝上滿滿一搪瓷缸子,托人捎給爸爸。小時候,還真的很嫉妒爸爸。今天回想起來,才懂得那只搪瓷缸子里裝的不僅僅是美味,更裝著一份樸素?zé)o言的關(guān)愛與體貼。爸爸每個月就花著10塊錢學(xué)員津貼,除了買點書,總不忘回岳陽探親時給我這只饞貓買上兩斤九如齋的桃酥和薩其馬。
  父輩們有父輩們的童年,我們有我們的童年,將來我們的孩子會有他們的童年。童年對于每個人來說,獨一無二,無法復(fù)制。因此,它才顯得愈加珍貴。今天,當(dāng)可愛的童年變成腦海中一幅幅遙遠而深刻、溫暖而親切的印象畫時,我不知不覺懂得了懷念,學(xué)會了珍惜。在喧囂忙碌的日子里,偶爾佇足———回望童年往事,一定會讓心靈少一分虛偽、浮華、焦躁,多一分真實、質(zhì)樸、快樂!(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