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 第287期

在離開雷鋒的日子里


  雷鋒離開我們已經40多個年頭了。2008年3月5日,當一年一度的“學雷鋒”日來臨時,全國各地又現許多“活雷鋒”,人們慰問敬老院,走上街頭清掃紙屑,提供義務咨詢服務……依然是這些傳統(tǒng)活動,在離開雷鋒的日子里,我們到底該如何學雷鋒?這值得我們深思。
  案例一:3月初,重慶各福利院為了不影響福利院老人和孩子的正常生活,對“一日雷鋒”均予以委婉拒絕。往年的這一天,到福利院學雷鋒的人是一批接一批,被子反復疊、清潔反復做,敬老院老人的頭發(fā)一天就被梳了七八次。
  主持人:對于“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了四月走”的尷尬現象,你有何看法?
  教師A:這個要分兩方面來看。首先,學雷鋒是社會的一種導向,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需要這種正面的導向,無論它以怎樣的方式進行,只要是正面的就應該肯定、提倡。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往往我們所提倡的正是我們所缺少的,我們提倡學雷鋒已經有很多年了,按理說全民學雷鋒的熱情應該一年比一年高,可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現象。
  房矗(06級):實際上雷鋒精神在我們這一代從來沒徹底的滲透過,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學雷鋒就是在三月里做做樣子。畢竟真正能達到雷鋒境界的人很少,而愿意做的人也不會張揚。
  教師B:這是一種形式化的學雷鋒,是畸形的,只注重形式,導致本來很有意義的事情變了味。尤其是那些中小學生,他們沒經歷過雷鋒的時代,對雷鋒精神實質不了解,每年千篇一律的學雷鋒活動會讓他們對雷鋒的精神實質產生誤解,認為學雷鋒就是慰問敬老院、掃大街而已,對他們的成長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張同學(05級):我同意這位老師的觀點,每到三月,媒體關于“學雷鋒”的報道劇增,且大都是掃大街之類的形式活動,對大眾產生一種誤導。
  黎佳(07級):我覺得這種現象是片面的,不具有代表性,我們身邊雖然有這種打著學雷鋒的幌子利己的人,但現實中仍然有許多人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的做著“活雷鋒”。
  案例二:南京一男子彭宇因攙扶摔倒的老太太,反而被告上法庭。且被判賠償老太太45876元。判決書稱“彭宇自認其是第一個下車的人,從常理分析,他與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醫(yī)院”。對此,有人驚呼:“這世道,還敢學雷鋒嗎?”
  主持人:“彭宇案”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轟動,你怎樣看待此類事件,它們會對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教師A:對于這件事,絕大多數人都傾向于為彭宇鳴不平。但客觀地講,案件雙方都沒有可靠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清白,而彭宇擁有的不過是社會公眾的信任與同情,實際情況是怎樣的誰也說不清楚。但這個案件所引發(fā)的社會影響應該引起重視,有很多人因為這個案件導致他們在幫助他人時猶豫。
  新南(網友):我覺得這樣的事件畢竟是少數,是特例,至少我不會因此而不去幫助別人,我相信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
  教師B: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案件出現正是雷鋒精神淡化的體現,雷鋒精神淡化,學雷鋒的人越來越少,做好事的人才會被懷疑,這件事會讓那些獻愛心的人產生一些顧慮。
  張同學(05級):正如兩位老師所言,這類事件肯定會對社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這些影響都是暫時的,當人們的情緒平復下來,就能理性的面對,我們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老太太摔倒而置之不理,人都有善良的一面。
  主持人:今年3月5日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志愿者走上街頭助人為樂卻遭拒絕,對此你又如何看待?
  吳同學(07級):我認為遭到拒絕是一種必然,我們從小就被家人叮囑千萬不要輕信別人,試問我們如何會接受陌生人的幫助呢?這一現象的產生與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李孝玉(07級):吳同學有點偏激了,如果是我被拒絕我肯定很郁悶。但我還是會繼續(xù)伸出我的友愛之手。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才導致這一現象,你只有表現出你的誠意才能擊破人與人之間的堅冰,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美好,雷鋒精神才可以發(fā)揚光大!
  教師B:我覺得這些人拒絕得有理,因為有的志愿者未必是真心想幫助別人,只是在走形式,不然為何只選3月5日這一天,難道其它的日子不可以學雷鋒嗎?可見學雷鋒還沒有真正融入人們的生活,雷鋒精神還有待于進一步提倡!
  主持人:每到三月,“學雷鋒”的口號隨處可見,但雷鋒精神的實質是什么?我們到底該如何“學雷鋒”?
  教師A:我認為雷鋒精神的實質是向善,社會是人與人共處的社會,在這里人性向善是科學的。雷鋒的精神正是遵守規(guī)范的體現,同時也是傳統(tǒng)的道德觀,這種精神是永恒的。在新時期如何學習雷鋒是一個新課題,但無論如何學,向善的本質是不會變的,也不應該改變。
  老師B:雷鋒精神的實質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學雷鋒不一定要在三月,要將學雷鋒融入到我們點滴的生活中去,落實到實際的行動中來,讓它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如果每個人都將學雷鋒放在心上,那和諧社會的建立就指日可待了。
  吳同學 (07級):雷鋒精神的實質,我覺得應該是愛心,學雷鋒不僅要從娃娃抓起,大人更要起好帶頭作用,要給孩子們做好榜樣,教育他們要有愛心,要相互信任,只有每個人都懷有一顆愛心,學雷鋒才算學到家了。
  新南(網友):現如今,我們應該把雷鋒精神與現代社會相結合,相對照,只有在尊重社會現實,了解別人是否真正需要幫助,而且與個人利益相吻合的基礎上,雷鋒精神才能放出美麗的光芒,雷鋒精神的價值才能得到真正體現。
  小娟(06級):說實話,雷鋒精神一直被不斷地簡化,尤其是“活雷鋒”這個詞的出現,標志著雷鋒精神徹底濃縮的開始。我認為雷鋒不僅僅樂于助人。他還感恩,他感謝黨給他新生活,這正是現代人所欠缺的。他做事認真,但不抱任何功利性。如果我們僅將雷鋒精神局限于助人為樂,再高尚也被挖空了。
  黎佳(07級):我同意小娟的看法,雷鋒身上的很多品質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說他刻苦學習和鉆研理論的“釘子”精神,作為大學生,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雷鋒生活在上個世紀,他的行為規(guī)范符合那個時代的準則,我們如果照搬雷鋒當時的一些做法,當然不合時宜,但雷鋒精神是時代的產物,它是中華文明的一個載體,它凝聚在雷鋒心里,體現在他的思想作為上。學習雷鋒,我們何不把形式的“一日雷鋒”化成每天的“一刻雷鋒”。只要有一顆真誠的心,在別人需要幫助時扶一把,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散發(fā)出耀眼的光芒。(記者 張鐘月邢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