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寫作
“寫標題總是如此艱難嗎,還是只有小白才如此?”“總是如此?!贝蠹液?,我是人艱不拆的熊貓文案。關于寫作的捷徑,余華曾經非常凡爾賽地說過:“寫作的捷徑,就是寫?!钡K究還是忍不住泄露了一些天機:“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應該像地主壓迫自己的長工一樣,使語言發(fā)揮出最大的能量。
寫標題就像難產,而大多數人還沒懷孕。大家好,我是為標題想禿了頭、寫禿了筆的熊貓文案。經典理論告訴我們,標題要講賣點,要區(qū)隔競爭對手,要提高銷量……是的,這些都沒錯。但真正讓標題起作用的是什么?80%的文案都不知道。而忽略這個問題,文案的全部努力可能毫無意義。
不會寫是普遍現象,不會寫不代表不能寫。材料寫作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每一個”會寫“的人都是付出了極大的努力。要寫好材料需要不斷摸索和練習,需要大量積累,堅持不懈才能不斷進步。?
能夠養(yǎng)眼的,一定是美文,我們一般會想到散文、詩詞、歌賦、書信,很難想到公文。這也不奇怪,公文給人的感覺,就是官樣文章,“板著臉”,枯燥乏味、八股應景,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形象。?
我們經常講,職場寫作是“以文敘事、以文輔政”。所謂敘事、所謂輔政,暗含的是“一級組織的訴求”。無論是寫工作總結、信息要訊,還是寫申報材料、請示件,訴求要么是報告情況、獲得肯定,要么是得到重視、肯定和支持,各不相同。按照“職場寫作=提訴求”的邏輯,既然一級組織有“訴求”,那就要用文字講故事,要善于運用各種技巧把故事講好,讓“故事”有溫情...
寫材料,要寫在“點”上,這是基本要求,也是很高的要求。材料是輔佐機關工作運行的,對材料里的表述,無論是官話套話,是老話新話,還是虛話實話,都要努力找“點”,說到“點”上。“點”準不準、是不是寫在“點”上,直接決定它“輔政”是否起作用、是否有效果。一旦找準了“點”,思想境界就會“豁然開朗”,就會被很“自然”地引流到一種自如通達的狀態(tài),讓...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我們從事新聞報道工作也是這樣,應當有松有緊有節(jié)奏。但要知道,報道工作是連續(xù)性很強的工作,往往一年到頭都是緊張的,即使偶有休整也只是短暫的臨戰(zhàn)前的小憩,不允許有長時間的放松。凡是有經驗的通訊員都有這樣的感受:思想上的松勁所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有時候雖只耽誤十天半月,可需要三兩個月才能補回損失。這是因為,寫作能...
在生理學上,頭痛腦熱不算大病,但如果忽冷忽熱,變化無常,那就要治一治了;在寫作上,興致來時,快寫快發(fā),情緒低時,少寫或不寫,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自己的采寫實踐過于依賴于情緒,只有高興時才寫,不高興就不寫,或者多“冷”少“熱”,久“冷”不“熱”,那就應該引起重視了。
感覺,是閱讀者在閱讀實踐中捕捉到的感官體驗。對閱讀者來說,美好的閱讀體驗是永恒的心理預期,誰滿足了這個預期,誰就能受到讀者青睞。于是乎,對寫作者而言,滿足讀者的心理預期、給讀者制造感官刺激,就成了永恒的寫作使命。
格式、內容是否準確無誤,關系發(fā)文部門的整體形象,影響起草者在領導心中的印象。新的一年,各項工作都來了,文字材料繁多,越是這種情況下,我們文字工作者越要注重細節(jié),避免出錯。為此,小編整理了在公文格式和內容方面經常出現錯誤的一些實例,與各位讀者共勉。
3月26日,讀者拙誠在“三好公文課”上留言道:老師,近期市里針對黨史學習有4次專題研討,感覺已經寫無可寫了,能開個課講一下嗎?
深度報道播客要怎么做?《TheRealStory》是如何確定選題和進行采訪和制作的?節(jié)目發(fā)布后,要如何經驗聽眾社群?媒體孵化的播客節(jié)目,又會對媒體報道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全球深度報道網采訪了節(jié)目的主持人劉致昕和制作人藍婉甄,請他們分享制作中文深度...
“某某某對記者說”“某某某告訴記者”“某某某介紹”……在新聞寫作中,這類引語表述很常見。特別是在新聞通訊寫作中,如果過多運用此類表述,容易破壞新聞閱讀意境,不免讓人審美疲勞。
在美國工作期間,我一直關注在美華人的狀況。歷史上,在美華人曾因《排華法案》備受屈辱。直至今日,對華人的歧視仍廣泛存在。然而,曾百般忍氣吞聲的在美華人近年來有了一個重要變化,那就是身為亞裔但不再忍受當“啞裔”,而是對各種形式的歧視挺身說“不”。?
無論是“鳳頭”還是“虎頭”,指的便是最能夠打動人、吸引人的切入點。如同任何新聞報道的標題一樣,國際通訊的開頭亦需反復錘煉,精心打造,其目標雖然一樣,具體做法卻可以千方百計,各有千秋。?
有了立意之后,就要更為具體地考慮這座房子是個什么結構。它的開頭怎樣開,結尾如何結,中間放些什么內容,怎樣能夠做到在有限的篇幅內,將最有特點的內容提煉出來,最終實現立意的目標。?
人類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這個世界很精彩。為何同樣生活在一個世界中,有人就能看到精彩,表達精彩,從而活出一個精彩,有人卻熟視無睹?從國際新聞業(yè)務角度來看,是否善于觀察、積累、思考,從而練就一雙慧眼,進而厚積薄發(fā),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形成對外部世界認識和表達的良性循環(huán),是一個成敗的關鍵。